微信要收费了?
连日来,发改委某专家的一句“如果微信不该收费,那短信为什么要收费呢?”激起了人们对于“微信是否会进入收费时代”的极大关注。3月3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微信有收费可能”,让“微信收费”说引来更多的担忧。
在新浪微博,从3月27日以来的6天时间内,以“微信”加“收费”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微博超过11300条,某中央媒体法人微博的一条微博,5天来被转发近10万次,评论超过4.5万次。在百度新闻中,以“微信”加“收费”为关键词进行搜索,27日以来的相关报道超过1100篇,包括大量的媒体分析和评论。
记者梳理发现,网民的大量探讨中,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微信既然有了网络流量费,用户就算已经缴了费,凭什么还要另收费?二是如果微信收费,会怎么收?三是如果微信收费了,大家还会不会继续使用?
微信到底会不会收费?腾讯公司3月31日明确向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回复:“腾讯公司肯定不会就微信的基础服务向用户收取费用。”
腾讯微信新闻发言人曾鸣介绍说,目前微信业务还没有盈利模式,“我们也不急于追求盈利,目前我们最关心的还是用户的社交体验和产品自身的通信体验。”他表示,微信商业化的探索才刚刚起步。
然而同在3月3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信运营商)维护这么大的一个网络,除了流量以外还应该有相应的收费,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不过苗圩也表示,运营商不能以垄断地位串通收费,应该建立竞争机制。工信部正在协调,总体会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考虑。
不少网民注意到,各种表态背后,“微信收费”说背后的实质已经非常清楚:就是电信运营商不满意传统业务的市场受到冲击。如网民“无风三尺浪”认为,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兴起,“运营商的短信、彩信等业务开始出现了明显下滑”;网民“梅子黄时雨冠盖满京华”说:“三大运营商不甘心于当管道了吧?”
腾讯公司日前公布的财报显示,微信用户和涉足国际市场的“WeChat”业务,两者注册用户在2012年已经超过3亿。
一般认为,微信的发展,对于传统的短信和彩信业务形成了较大冲击。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短信发送量增长率为7.1%,而2011年和2012年这一数据分别降至6.2%和2.1%。中国联通在其年报中也明确表示,源于语音、短信等业务的下滑,2G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1%。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此前曾表示,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正在受到猛烈冲击,尤其是OTT(包括微信)带来的挤压非常明显,使得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语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
业内人士介绍,所谓“OTT”,原指“过顶传球”,意指互联网企业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和数据服务业务,微信就是典型的OTT应用。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日前在参加一档电视访谈节目时含蓄地表示,互联网发展不会有绝对的免费,就算提供了不交费的服务,也一定有其他方面的收费来源,今天的免费是为了明天的收费。
但事实上,对于运营商来说,微信业务并不是完全没给他们带来收入。诚如苗圩所言,微信并不是不收费,而是只收流量费。所以,对运营商而言,并非从微信等OTT业务中“一无所获”,问题在于,运营商对这样的收获是否满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从用户的角度而言,“用户在使用微信等应用时,耗费了数据流量,而这个流量是用户花钱买的,所以已经把涉及电信的业务费用结清了。”
广东南方律师事务所民商法律师甘贵赓说:“如果通过微信发送信息单独收费,那么对于已经付过数据流量费用的用户而言,是毫无道理的‘二次收费’,这是不公平的。”他认为,实际上,用户使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越多,运营商从数据流量上获得的收益也应该越多。
“费用降低是科技进步的成果,选择更便宜、更便捷的沟通方式是用户的自由。”甘贵赓强调,技术变革必然带来竞争格局的转换、带来商业模式的转变,在这种变化中,运营商也好,互联网企业也罢,无论谁输谁赢,又或者双赢双输,都应该坚持不让用户利益受损,不能将升级的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记者罗争光 周劼人 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