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熊猫妈妈”谈国家公园立法:不仅是保护大熊猫
作者 王恩博 贺劭清
“做这个工作,自然和熊猫有一个天然的联系,并没有特殊的感觉。”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聊起自己“熊猫妈妈”的雅号,只是以“玩笑”二字轻松带过。
然而,这四个字来得却并不轻松。自1994年参加工作,侯蓉已从事大熊猫相关研究20余年,成功解决了多项大熊猫保护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
2006年,侯蓉利用创新技术使旅居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的9岁大熊猫“伦伦”首次成功产下幼仔,被该园特别授予其“杰出贡献奖”;此外,她还负责建成了国内外最大的大熊猫细胞库与精子库,为大熊猫的繁衍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尽管日常工作离不开大熊猫,但侯蓉此次带来的议案却不只关乎于此。“这次我主要想提关于国家公园立法的问题,因为国家公园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
如其所言,由中国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管理的“国家公园”2008年才刚刚起步,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法律规范。与此同时,由于中国自然遗产地保护存在多头管理的弊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机制定位各有不同,从而造成保护和利用难以有效结合。
在侯蓉看来,妥善保护自然遗产的关键恰在于平衡保护与利用。以建于1872年的世界首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为例,她介绍说:“遗产地保护起来了,游客还可以进入,可以感受到自然的东西,这样才能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尽管国家公园立法是侯蓉此次议案的重点,但她在交谈间仍不忘提及自己的“老本行”大熊猫,言语中充满关切。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底,四川共拥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数量居中国第一。目前,四川正积极推动在成都等地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
侯蓉向记者“打广告”说,这正是中国国家公园立法有所作为的契机。“龙门山脉是成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大熊猫的栖息地。成都基地在大熊猫繁育、保护、科研上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在申建国家公园方面还缺乏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只有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大熊猫国家公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建立国家公园还有利于大熊猫保护工作。侯蓉介绍说,规划中的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将使当前分隔开来的四个大熊猫栖息地连接成片,从而令有所退化的区域慢慢恢复,提高栖息地面积和质量。更重要的是,由于龙门山脉是成都的水源涵养地,此举还将为该市水源提供生态屏障,“不仅是大熊猫,所有动植物都能得到保护。”
大熊猫如今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符号。时下热映的中美合拍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全球总票房已超过3亿美元;中国央视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合作推出的“iPanda熊猫频道”将大熊猫的日常生活“萌态”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各地直播,海外受众达数千万。
“大熊猫代表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特质——温文尔雅且和平。”在侯蓉看来,这个憨态可掬的“国宝”正是中国国家形象的最佳代言。她笃定地告诉记者,“没有第二个动物可以超过大熊猫被全世界所喜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