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政协委员何伟:“精准扶贫”呼唤高科技 主体需要多元化
2016-03-02 09:33:00
 

  “互联网+医疗”有助“三精”扶贫

  “对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村贫困户,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干预和精准帮扶。”何伟呼吁。

  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率高达37.8%,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但保障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农村人口,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还很弱,一场大病可能拖垮一个家庭。”何伟介绍,“互联网+医疗”是基于互联网的卫生医疗服务,是让互联网与传统医疗深度融合。今后,互联网+医疗在治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至于原因,何伟认为,首先“互联网+医疗”可以精准识别贫困对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医疗机构可以建立患者资料库,精准掌握患者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以及患者所在地区的经济及医疗状况,帮助相关部门精准锁定扶贫对象。

  其次,“互联网+医疗”在保障贫困群众“少得病”方面还能突出精准干预。受经济条件的影响,贫困群众经常是小病拖、大病扛,到了最后不是身体器质性损害就是恶性疾病晚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地针对贫困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启动疾病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更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医疗”能在保障贫困群众“看得好病”方面突出精准帮扶。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往往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县乡医院,特别是贫困地区医疗条件落后、医生诊疗能力亟待提升。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市县乡村之间搭建远程教育平台,改变名医驻村援助、乡村医生入城进修的传统帮扶模式,更加方便快捷有效地远程培训乡村医生,提升县乡医疗水平,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另外,贫困人口往往居住在僻远地区,外出看病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既加重了医疗负担,又影响了疾病诊疗的时效性。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发挥远程医疗的作用,从而实现重大疾病及时诊断、就近治疗。

  “目前,呼吁‘互联网+医疗’发展更多的是基于分级诊疗构建,其实,它可以有效助力扶贫工作,实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何伟认为,应转变思维,从更高、更长远的角度,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而当务之急是深入调研,尽快开展试点,为积极推广“互联网+医疗”扶贫奠定基础。


编辑:小微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