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CHINADAILY手机报 |
山东 > 威海
|
威海打造蓝色经济强市 2011-02-16 09:42
山东省威海市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建设,打造蓝色经济强市。 “海洋新兴产业将成为威海‘十二五’期间最具竞争力、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威海市市长孙述涛说,“威海处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要实现海洋产业发展的率先突破。” 他介绍,威海海岸线长985.9公里,约占山东全省的1/3,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拥有发展海洋经济的丰富资源和优势产业。目前,包括近海养殖、海产品加工、船舶制造、新能源开发等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去年实现海洋产业产值1230亿元,增长12%。
孙市长说,威海市在2009年底就推出《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加快积极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建设 “六大海洋优势产业基地”,形成高端、高质、高效的蓝色经济体系。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后,威海积极对接规划,在海洋养殖加工、海洋生物医疗用品、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筛选论证了一批大项目,并对外集中推介。 加快建设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威海海产资源丰富,盛产对虾、海参、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种经济鱼等300多种海产品,可用于养殖的浅海滩涂和水域330万亩, 海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计划到2012年水产良种覆盖率由现在的30%提高到45%以上,海珍品养殖由30万亩增加到50万亩,名优养殖产值由目前的97亿元增加到120亿元以上。 目前威海拥有海产品加工企业936家,海洋食品、药品、保健品等的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高附加值的海洋产品发展到400多个品种,各类海产品名牌有30多个,数量居山东省首位。海产加工产值占全省渔业经济总收入的40%,已经成为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去年,威海市渔业经济总产值662亿元。 打造面向国际的船舶修造基地。威海规划建设了三大造船聚集区,重点培植十大造船企业。目前整船制造能力达到400万载重吨,计划到2015年全市的整船生产能力可达500万载重吨,专业配套园区可发展到7个,具备自主设计制造10万吨级船舶的能力,船舶修造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00亿元。目前已有船舶企业90家,生产高端豪华邮轮、大型客滚船等15大类40多个品种,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利用面向日韩的优势,建设国际化港口物流基地,重点发展集装箱码头、液体码头和客运码头,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努力把威海建设成为东北亚海上客运中心。争取到2012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到2015年,客运量由165万人增加到200万人,其中国际客运量由78万人增加到90万人。 发挥海、岛、泉、山、林等资源优势,建设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着力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到2012年,全市以观光、休闲、文化为主体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将基本完善,成为半岛滨海高端旅游示范区和国内知名滨海旅游目的地。“十二五”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滨海新能源基地发展迅速,将形成风能、核能、太阳能、抽水蓄能协调发展的新能源基地。目前已有装机容量42.8万千瓦的11个风力电场并网发电,到“十二五”末并网发电可达80万千瓦;总投资1500亿元、总装机容量700万千瓦的石岛湾核电站一期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机组前期工作基本结束,近期将正式开工建设。 来源: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记者 鞠川江 王倩 编辑:郭长冬 |
|
|||
|
||||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