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福州 > 福州要闻
![]() |
探访后屿村最后的手工线面:能食用的“五线谱” 2011-12-01 14:49
在后屿,年轻人已经很少从事做线面,孩子好奇地观看老人做线面。 “拉线面也是技术活,吃力要均匀,在拉伸的同时该回缩就让它回缩,要是一下子拉长,线面就扯断了。”梁敬武说,手上的活儿稍微差点儿,吃到嘴里就是两种感觉了。经过反复拉长,线面的长度可达190厘米左右,细度约0.7毫米。这还不算完事,还要时不时用面筷分清线面的层次,以免上下的线面粘在一起。 经过这些工序后,线面就可放在阳光下晾晒。在小歇的空当,梁敬武点了根烟抽了起来。“经过十几道手工工序,线面很有韧性,口感比机器做得要好很多。”梁敬武说,这些线面都是别人来定做的,春节前线面最畅销。 福州后屿一带相连的鼓一村、鼓二村、鼓三村是福州制作手工线面最集中的地方,过去这几个村里大多数人家都会做线面,仅梁敬武所在的鼓三村制作线面的就有七八十户,可如今制作线面人家越来越少了,鼓一村与鼓三村各只有六七户,最集中的鼓二村也只剩下二三十户。 “制作线面很辛苦,仅是揉面,就是个力气活,年纪大了干不了。而且这行当要靠天吃饭,我们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有时预报不准,突然下雨,晾晒的线面都断了、糊了,只好全部扔掉,先不说成本,一整夜加一上午的辛苦就白费了。”梁敬武感叹道,干这活辛苦收入却不稳定,村里年轻人都不愿传承这手艺,在他所认识的制面师傅中,年纪最轻的也近40岁了。 来源:福州新闻网 编辑:王静静 |
|
|||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