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福州 > 福州要闻
![]() |
传统禅和曲重现中秋民俗 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09-07 11:11
9月6日上午,福州市鼓楼区肃威路裴仙宫中秋摆塔活动上响起悦耳的斗堂禅和音乐,福州三山民乐团的老干部票友们演奏的《三捻香》《望荒郊》《五修行》等经典禅和曲,给中秋摆塔活动增添了浓浓的民俗味。 据了解,这是禅和曲几十年来首次在民俗活动中重现。禅和曲可追溯至唐代,原为宗教音乐。福州三坊七巷的郎官巷是斗堂禅和音乐的发源地,经历代艺人加工、提炼,成为极具福州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入选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旧时,除了宗教活动,大户人家在堂会及婚丧等大场面时也会请人演奏禅和曲,营造气氛并祈福消灾。 今年71岁的老艺人屠敏是福州特有的传统管乐器“逗管”的传承人。他告诉记者,1953年,福州就成立了演奏禅和乐的民间乐队,1956年还曾赴京参加全国第11届音乐周表演。1980年,福州市为抢救禅和曲,曾把当年福州民间乐队的十几位老艺人集中到于山白塔寺录制了原汁原味的禅和音乐母带。这几年,老艺人们相继去世,当年的十几人只剩下三人。 两三年前,屠敏将音乐光碟及珍藏了几十年的旧乐谱交给福州市鼓楼区文化馆,才让古老的禅和曲在新一代民乐人手中再次发扬光大。昨天的禅和音乐表演,也是这些经典禅和曲几十年来首次在中秋摆塔这样的民俗活动中出现。 来源:福州新闻网 编辑:王静静 |
|
|||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