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CHINADAILY手机报
English | Français
中国文化    |    英语点津    |    新漫网    |    
 
查询: 搜索     高级查询
福州 > 闽都文化

福州古园林考

2010-05-06 14:06

福州,是福建省会所在地。始于唐朝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据城西郊有一座“福山”而得名。宋治平年间,太守张伯玉发动居民按户种植榕树,从此榕荫满城,所以福州又称“榕城”。

福州古园林考

福州古代园林的历史,可追溯到汉初闽越王无诸时代,距今已有2100多年。据宋代《三山志》记载:汉代闽越王无诸曾在福州桑溪“流杯宴集”。这比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要早550多年。

桑溪在福州东郊,金鸡山之北,源出青鹅山。它在登云路(山石)下的一段溪涧,水流迂回曲折,清澈见底,名称“曲水”。相传,此地便是闽越王的流觞之处。当时,曲水两岸桃花翠竹、绿草如茵,修禊亭即建在曲水之滨,附近又有“龙窟”等石洞,周围山岗起伏,怪石嶙峋,岩壑幽胜。每当风和日暖之春,游客如云。至北宋时,景物诸多荒废。“出城林迳起苍烟,白马遗踪俗尚传”。上已日(三月三)假东禅寺修禊的宋太守程师孟,曾挥毫抒发他对桑溪怀念之情。明徐熥、徐兄弟查考了郡志,又找到了曲水遗迹,劈除榛荆,稍事修整,上已日约谢肇淛、邓原岳、曹学佺、林宏衍、陈荐夫等来此举行过一次规模盛大的修禊活动:“盘开漾轻凫,杯行杂游鳞”。他们仿效流觞韵事,每人赋四、五言诗各一章,徐和谢肇淛还各写一篇《桑溪饮序》,并把盛况图画下来,合订一集,流传至今,脍炙人口。清道光、咸丰年间,执教台湾的学士刘家谋,每到上已日就惦念桑溪修禊事,抑不住思乡之情,写诗寄友曰:“故乡禊事话桑溪,酒侣吟朋迹久睽;愁绝行春桥畔柳,年年天末望归蹄”。

位于福州市区西门卧龙山下的西湖,在古代也是一处王公贵族的私家园林。据史料记载: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率众凿西湖,方圆卜数里,“潴西北诸山之水”为农田灌溉使用。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的次子王延钧继位称帝,在西湖“筑室其上,号水晶宫”。园内建造亭台楼榭,湖中设楼船。王延钧还从自己“军府”内的住处,修建了一条“复道”从内城跨越出外城直达水晶宫。于是,西湖便成了王延钧的御花园。到了宋代,西湖的面积更为扩展,形成了“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晓唱”、“湖心春雨”、“澄澜曙莺”、“湖天竞渡”等名景。著名南宋词人辛弃疾曾写词赞美福州西湖曰:“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浩难写”。(《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宋李纲,也曾会宴湖心亭,并吟诗曰:“画栋翠飞瞰曲塘,主人情重启华觞。月摇花影鳞鳞碧,风入荷池苒苒香。散策幸陪终日适,开襟还喜十分凉。天涯随分同情赏,何必南园作醉乡”。

后来,西湖几经淤塞和疏浚。清康熙年间,林则徐率众浚湖后又为湖岸砌石。1914年,西湖始辟为公园。

据老人回忆和史料记载,古代福州城内花园甚多。不仅“三坊七巷”中的大户人家宅院中多有园林布置,而且还专有一条“花园巷”地名沿用至今。1945年抗战胜利后,福州市长黄真越(留法学生)曾提出过要把福州建设成“花园城市”,并组织创办了《花园市》刊物。解放后,苏联专家帮助搞福州城市规划时也曾指出:“除瑞士之外,福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可以建成花园城市”。此话虽有些溢美之词,但也说明当时福州城内花园遍布。然而,不幸的是福州古园林的价值并没有得到有关领导部门重视。随着1952年拆除鼓楼城墙之后,福州城内外大量古建筑、古园林陆续被毁,时至今日已经找不出一处完整的古园林遗迹了。实在令人痛惜!现谨将有迹可寻的几处较著名的古园林记述如下,以志纪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