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 黄楠稀
昨天,我毕业了。
穿着硕士服在飘雪的校园中留下一张张影像,难免有些百感交集。回家把照片传上电脑,看到自己的笑容有些疲惫。母亲说,那是我长大了,深沉了,有了知识积淀。也许,只是天气太冷了,因此无论何样的快乐都显得牵强。
忽然间,我想起了去年开学的那一天。也是阴沉的日子,天空飘雨。风度翩翩的老校长操着一口优雅的伦敦腔站在台上,给大家讲了个叫人哭笑不得的英式笑话。他伸手指指窗外,说:“今天风雨飘摇,大概正预示着你们的求学之路布满荆棘吧!”也许,我那牵强的喜悦中更掺杂了一种类似失恋后的失落感,是否因为有太多的“忘不了”?忘不了老师的睿智,忘不了同学们的雄心勃勃,忘不了交论文前的内分泌失调,忘不了听不懂课时的尴尬……而今天,这一切都结束了么?
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认为我是应该高兴的。校长说:“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一向就业前景很好,即使是在金融危机中,也不例外。”父亲说:“以后你也是名校毕业生了,出门在外会格外受人尊敬。”母亲则言简意赅,告诉我:“爸妈以你为荣。”果然是,牌子响了,身份就不一样了么?
母校的精神
随手翻看学校发给我们的纪念册,上面写了一大通有关学校各方面的介绍。其中谈到了当初建校时的初衷,是为了“建立一所创新的院校,将改变国家与改变世界提上日程,并引导人们参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不料,这样一番看似冠冕堂皇的“建校宗旨”竟使我豁然开朗了。因为我霎那间感到自己“体会了母校的精神”,一种关怀人文、关怀社会的精神,也霎那间找到了未来的人生方向。于是,我也明白了过来,我那牵强的快乐并非来自寒冷的天气、并非来自“忘不了”,而是因为我离开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人生驿站,虚荣心开始作怪。
值得庆幸的是,今日我找到了母校的“精神”。即使我尚未能完全理解并执行这“精神”,我至少发现了它。它是我的救命稻草。因为,若将追求名校变为追求名牌一般世俗,满足会变得太容易。太容易的满足叫人失落,而太过分的骄傲则使人落后。所以,我是幸运的,因为今日我所得到的,远非一个LV的手袋或是Gucci的皮包所可比拟。而仅仅一张毕业证书,也难以将这收获囊括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