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位网友发来的邮件,询问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媒体硕士学位有何不同,各自优势在哪里;此外学费如此昂贵,学时如此之短(英国硕士学位一般学制一年),到英国读媒体到底是否物有所值?
要解答这位读者的问题需要单独整理出一篇文字,不过和周康梁的访谈却已经从不同层面对此作出了回答。
2006年康梁获得到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一年的访问期结束后,他决定继续深造。
在与工作单位——云南电视台协商并获得支持后,康梁又在同一所大学主修了传播学。此前周康梁已经在电视台工作了十余年,他做过记者,当过主持人,还被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组借调过。
思考后的释放
不过在英国两年的读书学习生活给了他一个全新的思考环境,他说那段时间自己像海绵一样每天都在吸收不同的养料,到去年回国时开始慢慢释放,之后的结果是一本记录英国媒体的书:《做最牛的主持人:英国电视名主持和他们的节目》(Reaching the Peak of Broadcasting: Top Presenters and Their Programmes on British Television)
康梁在书的前言中说:
“冬日的英国夜长昼短,除了听课、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和趁着不长的白天出去走走以外,看电视成了一个电视人最主要的‘工作’。小小的屏幕就像一扇窗口,展现了一个多彩和多元的英国,从一开始的看新鲜,到后来的收录、分析和整理,一个个电视节目变成了一个个案例,随着对英国媒体和社会了解的不断加深,对节目和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通过电话联线和康梁作采访,我问他,小时候家长总是教育我们说,“好好学习,少看电视”,可他在英国做学生时,电视没少看吧?
“我觉得中国的家长要孩子少看电视,针对的是中国的电视。”康梁很坦诚,“我自己是电视人,但我要承认中国的电视节目的确有些问题。我们的节目在商业利益和经济压力下要作出妥协,所以有些节目的确是能少看就少看。不过英国的电视节目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从看电视新闻,到看大型的娱乐节目;从最初的看新鲜,到后来的看门道,周康梁说自己能够欣赏了解英国社会的丰富多彩以及英国人的真实可爱,英国的电视功不可没。
“如果我前一天晚上看了一个什么节目,我会在第二天和身边的人讲,和他们讨论,向他们推荐。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了解了英国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见地。这种沟通交流对让我对英国文化的认知更加深刻。”
为什么到英国学媒体?
选择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供学生选择的专业也五花八门,有些科目听起来就诱人,让人一听就有掏钱的冲动。跨文化传播学、媒体经济学、媒体管理学……这些都是近几年吸引中国留学生的热门专业。
“其实英国很多著名的主持人都不是学媒体出身,英国的大学里也没有播音主持这个专业,最多是相关的培训机构提供这方面的培训。” 刚刚写完英国著名主持人一书的周康梁总结道,“我觉得在英国学媒体,不仅仅是在学校里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工作的实践当中培养。因为在生活中积累出来的经验比在学校当中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那么到底应不应该出国呢?出国到底应该学什么呢?
应该充分利用资源
我问康梁,他曾经就读的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传媒学院是众多中国学生的首选,他们学成之后在做什么?
“我对这个问题的感受非常强烈。我觉得大多数中国学生对媒体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媒体专业。”
“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图书馆有大量的媒体方面的资源,但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吗? 出国读一年的硕士学位,适应环境就需要几个月,写论文又要花去几个月时间,所以真正在学校里读书的时间很短,很多学生也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找不到感觉。”
“就我个人的观察,无论是看电视,还是参加学术研究,中国学生做得都不到位。他们在毕业时不知道怎样和英国的媒体接触,不清楚英国媒体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能从英国学到什么并带回中国,哪些资源和信息对中国有用?所以很多人毕业回国后找不到媒体工作就改行,对我来说,这是个遗憾。”
开篇的提问
这是一位优秀媒体人对那些希望进入媒体行业和正在学习媒体专业的学子提出的尖锐问题。我在文章开始时引用的留学疑问,相信发问的网友可以在上面几段话中找到极为中肯的建议。
和康梁的访谈即将结束时,他说为写书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经历,不但与英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做了一次“亲密接触”,同时也激发了他继续深入了解这个国家和人民的兴趣,“这要归功于优秀电视节目和主持人的魅力和吸引力。”
和康梁相比,那些同样热爱传媒行业的年轻学子,或许还没有经验的积累和经历的沉淀,但是他们能做到的, 是多加珍惜身边的资源,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
如果用康梁的话来总结,那就是:“我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都一样,但可能我关注到的却是被你忽略的。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