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聚焦中国>海外智库
限制中国对美出口有“逻辑错误”

[ 2007-05-07 09:1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国凯托学会中国问题专家詹姆斯·多恩最近在媒体撰文指出,在美国的国会山,呼吁对中国在贸易承诺上“欺诈”和低估人民币币值的行为进行报复的呼声越来越高。来自北达科他州的民主党参议员拜伦·多根甚至提出一项议案,要求结束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凡此种种明显犯有“逻辑错误”。香港《南华早报》日前以《令人盲目的关系》为题刊登了多恩的这篇文章。

他们的推测是这样的:因为在美中双边贸易中,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创下新高,所以中国肯定是在“欺诈”——代价是美国丧失就业岗位;为了“扯平竞技场”,改变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去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高达2330亿美元),美国国会必须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进行报复。

这种对于美中贸易的观点来自错误的逻辑。人们总是把贸易看作一场零和游戏——一方赢则另一方输,奖赏是贸易顺差。1758年,大卫·休谟(英国18世纪哲学家——本网注)把上述这种重商主义态度称作“一种狭隘而致命的观点”。现在华盛顿很多政治人士对中国的抨击都属于这种。美国国会犯了休谟所说的这种谬误,因为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生产商。如果生产商受到损害的话,应该是贸易的影响,而不是获益的消费者的影响。

如果中国未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让国家控制的贸易体制自由化,那么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状况肯定会比现在差远了。同样,如果美国过分热衷于限制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那么长期的影响将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降低,两国财富都减少。

国会需要被告知:自由贸易是互惠的——不管进口商品为什么廉价,消费者都受益;贸易的目的不是创造就业岗位,而是创造财富;由于采取复式记录的记账方式,国际收支差额必须总是平衡的。

保护主义者所有的夸张说法都把注意力从以下这些方面移开了:中国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所取得的巨大进步、经济的增长,以及廉价的中国进口商品对消费者带来的数不清的好处。

凯托学会贸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里斯沃尔德说,由于从中国进口商品而导致的美国每年工作岗位的净流失,“在总共失去的工作岗位中只占约1%”。但是感到失去这些工作岗位很痛苦的行业却认为,以牺牲美国消费者为代价,游说政府采取保护措施有利可图。

美国的接触政策的效果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要让中国履行它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所有义务,需要时间。在市场准入和以规则为基础等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欺诈”是指一方故意打破自己出于善意达成的协议。中国从没有同意让人民币汇率浮动,但是正朝这个方向前进。(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