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聚焦中国>中国声音>其他
南方周末:2006年中国外交前瞻

[ 2007-03-05 13:53 ]

 

2006,中日关系“关键年”

胡继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2006年是中日关系的关键一年。近5年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5度参拜靖国神社,成为中日间最重要的指标性事件。而今年日本将选出新首相,新首相是谁,对参拜是什么态度,日本国内舆论走向如何,这些因素将对2006年以及今后几年中日关系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日本国内保守势力主导政局的情况短期内难有改变;而中国在中日关系的原则问题上也无路可退,可以预见,2006年的中日关系将继续冷淡。事实上,只要日本在参拜问题上不改变态度,包括双方政府首脑会晤在内,重大的中日关系的调整都没有可能。

政治上的持续冷淡以及未来走向的不确定,已经影响到中日经贸关系。2003年中日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排名第一,2004年降到了第三,而2005年日本很有可能要再降一位。日本政府也一直希望和中国签订投资协议,但在现在的局面下,这类政府间的合作也停了下来。2006年,“政冷”对经济的影响恐怕还会加大。

而中日关系中的另一个敏感点,东海问题,却有可能成为今年中日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如果,中日东海问题第三轮磋商所达成的“共同开发”共识能够落实,那对于中日关系的解冻无疑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日关系的核心是日本的态度。不过,9月之前日本外交政策调整的可能性很小。自民党党首选举将在9月举行,今年3月日本国会也将通过年度预算,由是,继任者的问题也将全面明朗化,也由此孕育着改善中日关系的契机。从3月到9月,是中日关系的关键期。

在新首相的人选方面,风头比较劲的是福田康夫和安倍晋三。福田在外交方面被普遍认为比较稳健,不如小泉偏激,也不赞成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张对亚洲也要有足够的重视。而如果安倍晋三当选,则将成为第一位在战后出生的日本“新生代”首相。“新生代”虽不如老右翼那么顽固,但是在历史问题上也没什么负担,自然在对外关系上比较强硬。安倍正是因为在朝鲜人质问题上的强硬表态才在日本政坛露出锋芒。

围绕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国内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各占一半。而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读卖新闻》在内的一些保守派的报纸,最近也开始批评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

所以说,2006年是中日关系最值得关注的一年。

做好中日僵化常态化的准备

张锡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日关系正处于深谷,这僵局在2006年持续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等原则问题上还没有调整,那么2006年中日关系不可能有什么突破。所以,中国对日政策也要早做准备。

首先,中日关系目前之僵局,短时间内难有好转,甚至会持续十年、八年,有必要做好相应准备,避免政治僵局的常态化影响到中日关系的全局,应尽可能将其影响限制在政治层面。

虽然有观点认为,政治僵局必然影响到经贸关系。而且,日本事实上也在调整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提出“中国+1”,即在中国投资的同时,也要开发其他国家的市场。但是中日贸易总量还在增加,同时,有统计表明,中日之间的人员交流没有减少,反而增加。

第二,中国不必急于修复中日关系,冷处理它一段时间,让双方都考虑清楚。

中日关系僵局,主要责任在日本,要修复中日关系,当然日本应采取主动。所以,一方面,如果日本做出了旨在改善修复两国关系的举动,中国当然要积极回应,否则会在日本民众那里失分;而另一方面,如果日本没有主动示好,那么中国也没有必要采取主动,否则就有损中国的外交形象。

第三,中国应把外交注意力集中到中美、中欧、中俄、中印等关系上,尤其要着力发展中美关系,因为中美关系对中日关系十分重要。

日本依靠美国,以美国为后盾;而美国利用中日矛盾,也乐把日本当作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所以,只要能处理好中美关系,与美国加强在地区与全球事务上的合作,增加互信,那么日本这颗棋子的重要性就会大大降低。

如果中美战略关系发展到一定水平,很可能出现第二次“越顶外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没有事先知会日本,被日本称为“越顶外交”)。美国在外交中会优先考虑自身的利益。他能越顶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到时候,我们再去处理中日关系,就会好办很多。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