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对美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定位新时期新条件下中美关系大局的关键性访问。
现在对于中美关系的前景有各种说法和预测,乐观的、悲观的都有,见仁见智,各有各的道理。我个人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中国是一个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相互之间出现一些分歧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维护和扩展共同利益,避免在有磨擦的地方产生重大误判,使两国关系保持一种总体的稳定性。就此考虑,笔者提出以下三点看法与建议:
首先,中美两国应当特别重视和关注对方的重大利益。显而易见,在两国元首各自的清单上,所提问题的先后次序是不会完全一样的。例如,中方把台湾问题视为最核心、最重大而又最敏感的国家利益,而美方则将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减少双边贸易逆差看成当务之急,同时双方对于技术转让、人权问题和联合国改革等有着不太相同的认知。我认为,谈判的艺术主要不在于阐明自身的看法,而在于了解和重视对方的难处,并且努力将对方的重大关切纳入议事日程。国际关系的实践一再证明,这样做最有可能实现“双赢”结局。
其次,双方决策部门应当尽量用平常心,冷静看待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冷战时期不同,现在的国际关系更加复杂与可变,大国关系亦不例外:此处有一些合作,彼处有一些磨擦;今天是交往的朋友,明天是竞争的对手;总体不打算对抗,局部难免存在纠纷。要紧之处在于,不可像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那样,把个别的和偶发的现象,夸大成总体的和持久的事态,把少数利益集团的偏好与追求,说成是国家的基本利益和外交的本质需要。不管有多少矛盾和多大的困难,须牢记:在中美这两个有全球影响的世界大国之间,保持对话与合作的态势,避免关系紧张和对峙,既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也有利于两国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放大局部分歧,更不会“捡了芝麻扔了西瓜”。
第三,两国应当不断摸索新的合作点,以积极的“增量”抑制某些消极的“存量”。应当承认,在中美关系中,确实存在一些难点和结构性麻烦,比如台独势力的存在,又如两国的贸易摩擦和在能源领域的潜在竞争态势。给定中美两国的巨大规模和影响力,对这些不时出现的危机事态假使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全局性的危机。我建议双方有关部门和智库单位要充分意识到这种严重性,加紧研究改进性措施和预防性手段,譬如说加快建立健全军事沟通与危机管理机制,积极联手应对贸易失衡现象,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新的能源,等等。古人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高水准的框架往往是在解决难题中酝酿和成型的。
中美高层交往的历史,给我们诸多启示: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使中美关系从全面对抗转向探索对话与合作;邓小平1979年对美国的历史性访问,与中国改革开放时间表的启动同步,开始了两国关系的崭新阶段;江泽民主席在21世纪前夕对白宫的重要造访,以及他与克林顿总统之间的良好个人关系,对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再定位起了重要作用。此番胡锦涛主席作为中国最高领袖对美国的第一次国事访问,必将深刻影响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两国关系的大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决策层对当今惟一超级大国的基本认知与大政方针。我像很多中国人一样,对胡主席的访问及美方的接待抱有很大的期待,衷心祝愿这次访问获得圆满成功,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向前奠定一块新的里程碑。(作者
王逸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