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聚焦中国>专题>胡锦涛访美>关注话题>军事
美专家称中国积蓄实力 待机进入印度洋

[ 2006-04-17 15:14 ]

 

环球在线消息:今华网4月16日载文《美专家:中国海军积蓄实力待机冲入印度洋》,摘要如下:

美国的军事专家评估认为,依据中国目前的海军实力,在将军事力量投射到印度洋方面还力有未逮,因此中国当前进军印度洋的主要策略是与印度洋沿岸国家发展合作关系,待日后海上力量强大之后再以此为依托和跳板,实现进入印度洋的目标。

国际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表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方面,而是扩展到经济、能源、资源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日前,韩国《朝鲜日报》报导称,美国和印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对石油的大量需求,已经迫使中国开始谋求在印度洋寻求控制权。为了避免印度洋的制海权受到威胁,美国正在拉拢印度洋周边国家采取措施来牵制中国。

印度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对于印度和美国而言,掌握印度洋的制海权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对于美国来说,控制印度洋对执行美国的全球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反恐角度讲,现在中东、东非和东南亚地区是恐怖分子的重要庇护地,而印度洋恰恰将这三个地区连接在一起,美国控制住印度洋,可以更方便地输送反恐军事力量,切断恐怖组织海上的联络管道,提升反恐的效率。从遏制地区性强国角度看,近来美国加大了对伊朗的军事压力,若美最终选择军事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印度洋将成为美国绝佳的力量投送区域。

从防止大国崛起角度分析,在今年美国防部出台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中,美国将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列为潜在的竞争对手,掌握印度洋的制海权,对上述三个国家都能起到威慑作用。

据报导,近期印度明显加大了与印度洋国家的合作力度。《印度时报》就此评论称,印度通过向印度洋周边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可以阻遏中国在该地区扩大影响力。

印度视印度洋为“印度之洋”及国家根本利益之所在。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印度要想在陆地上变得强大,就必须首先在海上更强。”在经济方面,印度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能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其石油消耗量的73%需要进口,而且其有限的国内石油生产也严重依赖海洋石油开采。可以说,印度洋上的石油航线是印度国家经济的命脉。

在政治方面,印度积极谋求成为世界大国。印度国内学者认为,如果跨不出印度洋,印度将永远只能在南亚次大陆上活动的地区性国家。为实现印度的国家战略目标,印度海军在2004年出台《海军新作战学》说,印度海军战略将从“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思想转向“远洋进攻”战略,并制定出了“西出、东进、南下”的远景目标,即全面控制印度洋、东进太平洋、西出大西洋、南下非洲。而所有这一切的实现,都是以全面控制印度洋为基础的。

近年来,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反恐形势的需要,美国改变了对印战略。美印关系从冷战时代的对抗趋向合作。为防止中国可能对印度洋的控制,美印两国联手采取了诸多遏阻措施。

首先,使用军事手段遏制中国。印度在海军建设上可谓是“一掷千金”,倾力打造“蓝水海军”。美国则重点加强印度洋驻军的远程投放能力和机动能力。

其次,拉拢印度洋周边国家封堵中国。美国的军事专家评估认为,依据中国目前的海军实力,在将军事力量投射到印度洋方面还力有未逮,因此中国当前进军印度洋的主要策略是与印度洋沿岸国家发展合作关系,待日后海上力量强大之后再以此为依托和跳板,实现进入印度洋的目标。因此美国也采取了拉拢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做法,意图封堵中国。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洋作为世界第三大洋,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贯通亚洲、非洲、大洋洲的交通和石油输送的纽带。20世纪初,一位英国海军将领曾将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麻六甲海峡和好望角形象地比喻为“五把钥匙锁住世界”,其中印度洋就抓住了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三把。

印度洋也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上贸易通道之一,拥有九分之一世界海港,五分之一的货物吞吐量。更为重要的是,印度洋的“石油航线”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仰仗的“战略生命线”。目前,主要石油运输线有3条: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线;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或龙目、望加锡海峡)日本线;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经印度洋运送的石油占世界海上石油运输量的一半以上。从军事角度看,任何海洋大国在全球领域调兵遣将都离不开印度洋这个“中继站”。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讲,谁能在印度洋上获得战略优势,不仅能确保自己的海上石油命脉不受控于人,同时还可在战时掐住对手的咽喉,有效影响西亚、中东以及南亚地区。(来源:香港中评社)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