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 携手并进
中国在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加强与欧洲和世界的协调、合作。2009年初,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温总理对欧洲展开了“信心之旅”,传递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力量。
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势头还很弱。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勇于担当。
“欧盟是中国的战略伙伴。当欧元区一些国家发生困难时,中国没有袖手旁观,向冰岛、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伸出援助之手。今后,中国还会继续提供支持、帮助,中国够朋友!”温总理道出实情,振聋发聩。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是中国恪守的基本原则,然而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诋毁中国“趁火打劫”,“乘虚而入”。严重失衡的心态表露无遗。
事实胜于雄辩。温总理的欧亚之行取得丰硕成果:中希发表了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德发表了两国总理会晤联合新闻公报,中欧发表了第13次领导人会晤联合新闻公报,中意发表了加强经济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中土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十几个政府合作文件、几十项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每次重大的危机都孕育着新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共同克服当下的困难,更要着眼长远,努力使双方关系实现新的突破。”“我于人有恩,要忘记;人于我有恩,不能忘。”温总理这些富有东方哲理的话语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胸怀、中国的抱负、中国的境界。
对话、合作、和平、发展,这是中国的战略抉择,也是历史的潮流。
文明对话 心灵沟通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许多人物和事件都会变成历史,但文化却永远存在,历久弥新,并长时间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希腊、意大利、土耳其都是文明古国,中国同它们的交往曾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在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中国大力倡导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因为相互尊重和彼此理解是化解纷争、加强合作的重要基础。人类可以从丰厚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10月3日,温总理登上雅典卫城。他时而驻足凝望,时而与陪同参观的希腊总理交谈。此时此刻,两个遥远而古老的民族被相似的遭遇和共同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
6日上午,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欧盟总部开幕。双方学术界名人济济一堂,东西方思想在这里碰撞、交融。举办这次盛会,是温总理在2009年中欧领导人会晤上提出的倡议。它必将推动中欧文化交流达到更高水平。中欧领导人还商定:把2011年定为中欧青年交流年,2012年定为中欧文化对话年……
6日深夜,温总理飞抵“永恒之城”罗马。为庆祝中意建交40周年和“中国文化年”开幕,也为表达对温总理到访的欢迎,意方将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罗马斗兽场“披”上了中国红,并在墙体上用激光打出“中意友谊”四个大字,附近一条主要街道的两侧悬挂起72个大红灯笼。温总理在从机场进城的路上,特意下车观看,向意大利政府和人民表示感谢。在罗马歌剧院里,温总理与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以及1000多名意大利各界人士出席“中国文化年”开幕式,共同欣赏了中西合璧的交响音乐会,优美的音乐让任何语言的交流成为多余。
9日,温家宝总理来到欧亚大陆交汇处的伊斯坦布尔。他参观了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与中土文化界知名人士座谈。他希望中土两国人民加强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世代友好下去。
温家宝总理的欧亚之行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加深相互理解、扩大互利合作的一个缩影。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仅能够跻身优秀民族之林,而且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