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发生了数次食品安全领域的危机,请问您对此有何评价? 副局长泰勒:过去几年中国确实发生了几次广为人知的食品安全事件,比如三聚氰胺、动物体内的残留药物、鱼产品等等,这些问题时不时发生,确实让人不安,因为这些事件将消费者的安全置于危险境地。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教训,而这也是我们在与中国同行打交道过程中最下功夫的一点,我们都希望有政策或措施能防止发生类似事件。关键一点在于,谁都不愿意等事件发生后再去处理这些问题或错误,消费者总是希望我们能防患于未然,我们希望和中国同行一道努力,防止这些事件不再发生。 主任兰达:食品安全领域永远都有提升的空间,我们两国都是,记住这点很重要。 副局长泰勒:我国消费者有权知道FDA正在竭尽全力确保大众食品安全,这是FDA的使命,相信中国同行也有此目标。中国刚通过最新的食品安全法,我们对中国如何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很感兴趣。我相信通过政府层面来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问题发生、保护消费者权益,应该是比较有效的。
《中国日报》:您认为当前中国在食品安全领域都有哪些主要关注点? 副局长泰勒:中美两国在这点上没有太大不同,我们都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高科技的背景下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我们都希望能通过监管和控制来防止问题发生。要养活这么庞大的人口,还要在此环节中考虑经济问题,这是很大的挑战。我认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确保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能够得到切实履行,不能在这个问题走捷径,这是任何一个庞大的食品安全体系所面临的挑战,是中美两国食品管理部门共同努力的领域。
《中国日报》:一些人曾表示,工业化进程一定会伴随井喷式发生的食品安全危机,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发生这样的情况,跟现在中国的状况差不多。 主任兰达:食品工业部门是造成当时那种局面的始作俑者,因为可以说政府部门永远都缺人手,无法每天、每月、每年或每隔几年去检查那些生产、运输、加工食品的设备,无法到访每个生产食品的农场。所以说,大部分责任应该由食品工业部门承担,政府部门要做的就是对它们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它们履行应尽的义务。
《中国日报》:当前美国食品安全领域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与20年前的是一样的吗? 副局长泰勒: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确实会随着时间的进程而演变,但是这么多年来,因沙门氏菌和其它一些人们所熟知的细菌而引发的疾病一直都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会影响到其它很多不同的商品,比如肉食品的生产加工,如果食品生产者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食品进行加工制作,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话,那任何一种食物都可能成为危险品,理解这点很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因为这几乎关乎所有出售的食物。我们要关注那些容易带来风险的食品,认识到防范手段的不同足以决定某种食物最终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 主任兰达:我认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威胁,这是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间学到的,40年前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现在我们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比以前多多了。
《中国日报》:我们知道FDA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中国城市设立了办事处,请问这些办事处最近都有哪些发展动向? 副局长泰勒: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是FDA防止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这一总战略下的一个步骤,我们打算与众多外国同行一起建立一套能在第一时间防止问题发生的防范体系,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当地监管所有销往美国的食品,知道这些食品都是在哪生产的,和食品生产者和食品安全法规制定者一起工作,以确保防范措施都得到实施。我们只能在当地工作,没有什么可替代的方案。我想再次重申,我们绝不想成为当地的一支监管力量,我们只想得到第一手的资料,直接告诉同行我们的要求,相信这样整个食品安全体系会运作地更加有效,对每个人都有好处,这样往来的贸易就能得到严格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保护。
《中国日报》:FDA设立海外办事处是不是意味着其食品安全战略的改变? 副局长泰勒:正如兰达所讲,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安全。过去,我们只在国内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检查运达美国港口的进口食品,现在这样做已经不够了。我们必须与外国伙伴通力协作,我们必须亲眼得到第一手有关食品质量的报告,这样我们才有信心确保美国从中国、或者其它150个或160个国家进口的食品是符合我国标准的。的确,这是我们基于全球化食品供应环境所制定的新战略。
《中国日报》:现在看来,FDA付出的努力是不是都收到回报? 副局长泰勒:我认为是的,我们正在了解中国的食品安全系统,我们与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者建立了联系。在现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食品供应体系中,我们都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学习,我们都要满足来自国内消费者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他们希望政府和食品工业部门能确保他们的食物是安全的。我们与中国伙伴都致力于同一个目标——建立合理的食品安全防范和评估标准,确保这些标准能得到高度执行。这是我们和中国同事共同的目标。 主任兰达:我们也跟各国在食品工业领域工作的人士一起工作,不仅仅是像我们这样负责制定法律法规的外国同行,因为他们也是FDA整个大战略中的一部分,他们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其它部门一样重要。
《中国日报》:在保证食品安全这一问题上,FDA从过去经验中都学到了哪些关键点? 副局长泰勒:我们反复强调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其中生产加工食品的公司也要知道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且要有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发生危机的可能性,确保食物不遭到污染。这些预防措施要贯通在食品生产、加工、出售等一系列环节之中,也就是说,食品安全战略是建立在一系列防范措施的基础之上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食品工业部门和政府机构都要发挥作用,我们要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知晓哪个环节会出现差错,监管应该集中在哪个领域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我们要通力协作,确保食品尽可能的安全,这就是FDA追求的战略目标,相信世界大多数国家也都有相同的想法。 主任兰达:我认为消费也可以发挥作用,譬如在餐馆就餐时,可以说我们所有人都在这条产业链上。
《中国日报》:二位都强调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既然防范如此重要,那么相应的风险评估也就很重要,请问FDA是如何进行风险评估的? 副局长泰勒:我们收集各种证据和数据,有关何种细菌会造成食品污染,哪些食品会引发疾病,这样我们就知道主要的威胁来自哪里,市场上哪些食品最容易受到污染,受到何种细菌污染,这样我们就能专项专治,确保我们有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这是我们防范战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正如你所说,我们要做风险评估,知道哪里最容易出问题,最后再确保我们有对策。
《中国日报》:这套评估体系是何时建立的? 副局长泰勒:这套评估体系已经有一二十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一直在改进,一直在提高认识食品污染会导致何种疾病的能力,过去10年取得的进展最大。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建立一套数据信息系统,提高我们评估风险的能力,并依此制定相应的对策。
《中国日报》:(搜狐网友提问)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和添加了化学物质的食品出现在公众生活中,请问美国如何应对这样的食品安全挑战?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副局长泰勒:我们必须从科学的角度了解现在的技术都能往食物里面添加什么东西,添加什么东西是安全的,这需要证据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这些是解决食品添加剂问题的途径。美国和中国都有相关的监管系统,尤其美国在有关化学添加剂方面的立法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我们有非常严格的评估程序。因此我们很有信心,那些贴标上架出售的食品都是符合规定的。这一切都需要长期的监管,FDA提供这样的监督工作。 主任兰达:食品还未被贴标出售前就需要符合一系列严格要求,因此这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因添加剂引起的问题是能够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