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日报网《风云对话》节目,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美国环保局助理局长、科学家顾问保罗•阿纳斯塔斯博士,与大家分享他在有关环保领域一些重要议题上的看法。

阿纳斯塔斯:谢谢!感谢贵网的邀请。

《中国日报》:您会讲几句中文?

阿纳斯塔斯:只会讲几句,不过每次来中国都会让我很开心。

《中国日报》:众所周知,您被称之为“绿色化学之父”。我们大家都听说过绿色工程、绿色发展,但对绿色化学所知甚少,您能跟我们讲讲什么是“绿色化学”吗?

阿纳斯塔斯:“绿色化学”的要义就是“创新”二字,它有关产品及其加工方式,这一套系统跟我们的生活和经济都息息相关。“绿色化学”就是研究如何设计这些产品,让它们对环境更有益,同时也能革新旧产品。“绿色化学”认识到,我们每天看到、摸到和感受到的事物,每天跟我们“打交道”的东西,其实都是化学制品。从历史角度看,人们对于化学品是有一些担忧的,但是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化学品不仅没有毒副作用,不会造成浪费,而且功能也更优。

绿色从很多年前起就被公认是环境的代表色,同时绿色也是美元的颜色。因此“绿色化学”就要是同时满足经济和环保双重效益。

《中国日报》:听起来是个很不错的理念。那么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产品昂贵吗,毕竟这是比较新的一个领域。

阿纳斯塔斯:这的确是个相对比较新的领域。但是“绿色化学”的设计初衷不是更昂贵,而是要产生更大的收益。现在全球许多公司企业都将“绿色化学”融入到产品的加工生产中,由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绿色化学”其实是一种投资式理念,投资式设计,为的就是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好处。

《中国日报》:“绿色化学”在美国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阿纳斯塔斯:在过去的20年里,可以说所有工业部门都采用了“绿色化学”,能源、农业、电子业、消费品等产业尤为突出。未来可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但现在取得的成就已经很惊人了。

《中国日报》:看来“绿色化学”确实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能从“绿色化学”获得哪些收益呢?

阿纳斯塔斯:中国在“绿色化学”方面的发展非常迅猛,许多研究所都在推进“绿色化学”领域方面做出了很棒的成绩。和许多国家一样,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已经因此获得了收益,拿出了许多优秀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很棒的产品。但是,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

《中国日报》:您参与设计和生产的一种化学品被视为毒副作用最小,对环境最为友好,您能告诉我们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化学品吗?

阿纳斯塔斯: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化学就是要通过科学设计来“操控”那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物品。想要红色的还是蓝色的染料,想让一块塑料是脆的还是比较灵活的。“绿色化学”就是设计这些毒害作用最小的化学品,让它们最终能够分解回土壤中,不构成什么伤害。在生产这些化学品时,要充分考虑其应用后果和有可能造成的影响。

《中国日报》:但是,无论毒性多么小,它总是有毒的,您怎么能保证这些化学品在未来不会对环境构成威胁呢?

阿纳斯塔斯:水是没有毒的,但是水同样也能淹死人。我们也只能尽最大的可能让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产品没有毒。

《中国日报》:“绿色化学”有十二条准则,其中一条是如果不想时候处理垃圾,那就在最初生产时不要制造垃圾。这是一条很深刻的原则,您最初是如何制定这些原则的?

阿纳斯塔斯:这可能是一种直觉吧。我们在生产时应该想到,大自然是不会产生任何废物的。一种有机物制造出来的废物可能是另一种有机物的食物,因此“废物当食物”也是“绿色化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之一。与其想着如何处理废物,不如多花心思思索如何将所有的材料都充分利用。

《中国日报》:“绿色化学”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是要充分利用原材料,像美国这样科技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没有这样的科技,您对此有何评价?

阿纳斯塔斯:实际中国在“绿色化学”和绿色工程领域都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果。这两个领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原则是,要因地制宜地利用科技。但是我们不提倡总是利用那些很复杂的科技成果,而是要越简单越好,“简单的优雅”就是我们的准则。

《中国日报》:我们都知道,许多美国大公司都有海外分公司,那么美国环保署是否有责任监督这些海外公司按照其在美国遵守的标准和法规进行经营活动呢?

阿纳斯塔斯:当然所有的公司都要遵守法律法规,但是有一点特别让人欣慰的是,那些处于领军地位并有远见卓识的企业,他们自己制定的标准远远高于法律法规的最低限,这些公司不仅能确保他们的产品是安全的,还能确保它们不会产生废物或副产品。

《中国日报》:如果这些公司驻在国的地方政府在环保监管领域比较松懈,您觉得会有公司钻空子吗?会把一些重污染业务转移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吗?

阿纳斯塔斯:“绿色化学”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绿色环保,为了产生更大收益,对环境更为友好,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好处。由此,“绿色化学”可以说是我们在环保领域进行合作的契机。

《中国日报》:您此次中国之行有何安排?会见您的中国同行了吗?参观工厂和公司了吗?

阿纳斯塔斯:奥巴马总统高度重视科技领域的合作和发展,美国环保局局长丽莎•杰克逊也表示过,科学是一切发展之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科学家,我来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和分享。过去四天我一直在会见我的中国同行,我与中国环保科技发展部门的同行之间进行了很棒的对话。我希望美中合作能够继续开展下去。

不过很遗憾的是,我此次没有时间参观任何工厂或公司。

《中国日报》:这里有一些网友的提问。最近,美国环保局因为在制定臭氧排放标准方面不力而被洛杉矶当地多个环保组织告上法庭,请问有关这案子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阿纳斯塔斯:美国环保局高度重视与臭氧标准有关的问题,我们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这起诉讼,希望能尽快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结果。

《中国日报》:美国环保局经常被起诉吗?

阿纳斯塔斯:民众有权根据有关规定来保护他们的权益,这也是我们工作中要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充分尊重民众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自由,我们的法律体系就是这样运作的。

《中国日报》:有新闻报道称,美国环保局第四次推迟出台新的臭氧标准,为什么又延迟了呢?

阿纳斯塔斯:我们要确保一切都是准确的,和其它所有标准一样,臭氧标准关于人们的健康。我们必须确保这些标准是切实可行的,是能保护人们的。

《中国日报》:在制定这些标准和规定时,环保局最注重什么?是为了公众利益,环保,还是经济效益?

阿纳斯塔斯:环保局的宗旨就是要在环境中确保人们的健康,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从这点出发的。

《中国日报》:环保局与私人公司和企业有合作吗?

阿纳斯塔斯:私人企业、环保组织和社区等都是我们的利益相关者,我们高度重视与他们的互动,我们之间的合作互动都是公开透明的。

《中国日报》: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规定美国环保局拥有对温室气体的监管权。在经济发展中,如果想要求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将,就不得不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但这又会对环境造成伤害,这似乎是一种两难的处境,对此您有何评价?

阿纳斯塔斯:我并不同意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根据过往经验,我们已经发现,经济发展可以不以牺牲环境、伤害环境为代价。我们已经找到了很多替代方法,所以我认为,将经济发展与破坏环境联系起来已经是不合时宜的了。“绿色化学”理念就可以向世人证明,科技创新、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大的经济收益与一个更干净清洁的环境是可以同时实现的。

《中国日报》:有一种很有趣的说法是,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但现在又逼着发展中国家买账,您对此有何评论?

阿纳斯塔斯:我认为,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那些污染物不仅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同时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但如果我们都大力发展创新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化学”,由此提高了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让人们更健康。这样的话包括新兴和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就愿意一起携手合作了。

《中国日报》:您是科学家,耶鲁大学教授,同时也是政府官员,您自己最喜欢哪种身份?

阿纳斯塔斯:这就好像问一个人最喜欢父亲还是母亲一样,能够被奥巴马总统亲自任命为其内阁的一名成员,我感到很荣幸。同时我也很喜欢科学家的身份,我喜欢跟学生在一起,喜欢做研究。当我完成在政府中的使命后,我还会回到耶鲁。

《中国日报》:“绿色化学之父”称号有没有给您带给你很多压力,或者说是负担,您怎样解压?

阿纳斯塔斯:我不认为“绿色化学”对我来讲是一种负担,借助它我有机会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与他们一道设计未来,确保明天一定比今天好。虽然这些年我们确实生产了很多废物,对环境造成很多伤害,但是在大家的创新努力之下,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中国日报》:联合国气候大会将于今年12月在南非召开,您认为与会各方有可能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吗?

阿纳斯塔斯:现在世界各国有很多人都在思索如何能达成这样一份协议,因为气候变化事关大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所以我也期待看到进展。

《中国日报》:感谢阿纳斯塔斯博士做客《风云对话》节目,感谢您的收看,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