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刊出评论文章说,在纽约世贸遗址附近,建造清真寺的计划在美国引起了铺天盖地的争议,美国右翼借此打击民主党和奥巴马,以至于直接对奥巴马的国际政策产生冲击。分析认为,纽约清真寺争议,严重威胁到奥巴马的“文明冲突”战略的转向,奥巴马的国际战略不得不在伊拉克、阿富汗和亚洲地区做出调整。
文章摘编如下:
在纽约世贸遗址附近,建造包括清真寺在内的伊斯兰文化中心的计划,是美国当前最热的内政争议,铺天盖地的报道评论,加上从“茶叶党”草根直到奥巴马总统纷纷卷入,无怪《华盛顿邮报》8月24日的一篇专栏形容此事为歇斯底里。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纽约时报》的调查显示,这一计划在年初见于报端时,几乎无人注意,甚至还受到个别保守人士称赞。争议后来爆发,显然起于美国右翼看到了借此在今秋国会中期选举中,打击民主党和奥巴马的良机。
争议的背后是美国社会的宗教偏见,以及“反恐”战争以来不断加深的“恐回症”。今年元月的盖洛普民调,显示53%的美国民众对伊斯兰教(回教)持有负面看法,31%的看法“强烈负面”。无怪今天有七成美国公众反对纽约的清真寺计划,并且殃及美国其它地区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有意思的是下层民众和上层知识精英的分歧:美国大学毕业生对伊斯兰教有负面看法的不到一半,而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则超过六成。所以新近的反清真寺浪潮,与“茶叶党”的反精英主义相辅相成,加深了实行“常春藤专政”的奥巴马政府的内政困境。
但是我更关心的是清真寺争议对美国国际政策的冲击。
9·11之后的“反恐”战争,加深了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冲突”,可是也使得共和党获得巨大的内政红利。总之,共和党布什政府的主要“文明冲突”对手是伊斯兰。
另外中国经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全球化损害美国劳工,尤其蓝领劳工的利益,却符合美国资本的利益,两者分别是美国两党的主要社会基础。
奥巴马政府的国际战略因此明显不同。奥巴马上台之后,马上取消“反恐”战争的说法,通过首访土耳其和“开罗演讲”,加速从伊拉克撤军,并在阿富汗制定“先增后撤”的脱身战略,努力与伊斯兰世界“缓和”。华盛顿还不惜对以色列施加外交高压,使得美以关系降到历史最低点。
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全面加强在亚洲的外交攻势:批准大笔对台军售、改善与缅甸军政府的关系、加深美印合作,强化美日韩联盟、直接介入南中国海领土争议、美越联合军演,直到最新批准向台湾出售军用雷达技术。这一系列动作传输了非常明确的信号:奥巴马政府急于从“反恐”战争中腾出手来,以应付文明冲突的另一对手。
在“经济账”上,奥巴马的国际战略转向非常理智。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中花费了数千亿美元,战略收益极为有限,还换来穆斯林世界的反美浪潮高涨和伊朗的区域霸权,称之为“千斤拨四两”,毫不为过。同时,华盛顿却眼看中国坐大,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GDP大国。
但是纽约清真寺争议,却在“政治账”上严重威胁到奥巴马的“文明冲突”战略转向。其它不说,这场争议暴露了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反伊斯兰态度,包括某位基督教领袖号召的“烧毁《古兰经》(《可兰经》)”运动,和前共和党众议员提出要“轰炸麦加”;在伊斯兰传媒的报道渲染下,可以说完全逆转了奥巴马与穆斯林世界“缓和”努力的有限结果。如果共和党在11月中期选举中如愿“增收”,被两成美国人看成穆斯林的奥巴马的国际政策,会受到更大的牵制。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