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01年9月11日晚在上海家中的我被一阵急促电话铃惊动,来电的是同事熊炜,声音慌张:“陈老师,美国那里好像出事了。”
我赶紧打开家中卫星电视,看到纽约世贸中心顶部浓烟滚滚场面,以为出了什么意外事故,根本没想到会是恐怖袭击。直到第二 架飞机撞向南楼,才如梦初醒知道这好莱坞电影般的场面竟是残酷的现实。看到自己两次登过屋顶的世贸中心一个半小时候轰然倒下,那景象更让人终生难忘。
我赶紧打电话告诉已经熟睡的父母,说可能世界大战要爆发了。
第二天赶到单位,两位美国同事Wanda 和Lucy都非常紧张不安,我一边安慰她们,一边组织记者投入报道工作。由于往美国的所有航班临时停航,著名的美国报人吴惠连(William Woo) 滞留上海,问是否可到我这里工作几天。
“当然。”
结果我们准备的上海英文星报(Shanghai Star) 13个整版的911报道获得了众多的关注。不久美国新闻博物馆也将我们的头版作为其世界911报道头版收藏。
此后围绕着是否美国该入侵伊拉克,我和同事兰尼克常常在报纸的评论版上争锋相对。这位原来英国大学的哲学教授和他的一家都是我的好朋友,可惜是一位忠实的布什迷 (Bush hugger)。
911十年以后的今天,即使在美国,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上所犯的大错已成为众矢之的。十年来就这两场战争花费了美国13000亿美元。同时在这十亿年美国的军费预算从2001年的3160亿美元倍增到2011年的7080亿美元,成就美国军事工业的黄金十年。即使在最近对利比亚的短暂干涉中,美国也花费了900多亿美元。
对美国来说,过去十年是战争的十年,而且这场战争谁也不知何时会结束。
美国的政客们始终都说十年反恐战争使得今天的美国和世界比十年前更安全了,但同时他们不得不像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周二承认的:像911这样的恐怖袭击威胁依然真实存在。
911之后的美国社会确实充满了恐怖疑云,机场安检一年比一年严格、复杂。在我这两年生活的纽约,搜查背包更是家常便饭,无论进出百老汇剧院还是参加中央公园的露天音乐会,都要打开包,好像本拉登的阴魂不散。今天很多美国人可能已不记得911之前在美国乘坐国内航班像坐公共汽车一样,连身份证都不用出示。
每年911纪念日,美国有大规模的纪念仪式。纪念十周年,活动更是将持续一周以上,包括奥巴马总统周日也要在纽约的世贸遗址纪念碑落成典礼上发表演说,悼念在恐怖袭击中丧失的2800多个无辜生命。不过在众多的悼念活动中,几乎不会有人提及在八年伊拉克和十年阿富汗战争中有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多的当地无辜百姓被剥夺生命这样一个同样残酷的事实。像那2800多个英魂一样,这些伊拉克和阿富汗平民也是某某的父母、妻子、丈夫、祖父母、儿子、女儿、朋友或同事。更荒唐的是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阿富汗人竟然不知911事件为何事,更不知911导致了美国对其国家的入侵。
这也或许就是为何美国花费巨资进行两场战争,并同时给这两个国家在内的中东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提供慷慨援助之后,现在当地的反美情绪却比任何时候都高涨的原因。
即使在美国,占人口不到百分之一的穆斯林也深感作为美国穆斯林的不易。民调显示相当多的美国人对穆斯林持负面的印象。
紧接911之后的美国可谓是赢得了全世界的同情,包括很多来自阿拉伯世界的支持。但时至今日,这些同情心就是用美国人自己的话来说,是被自己的政府滥用和浪费了。
911十周年的今天,对众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穷国来说,反恐已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它们最需要关心的是解决贫困、饥饿、疾病、发展、和环境灾难等等难题。
即使对普通的美国人,911之后美国在军事和国土安全的过分举债支出使得很多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都不得进行,让美国不断显现第三世界的征兆。普通美国人今天面临高涨的失业率,最关心的也是如何尽快就业。
所有这些都表明美国政策制定者必须认真、理智地检讨过去十年的方针的错误。
美国发动战争、干预别国内政,打得都是传播民主和自由的旗号。当然这种虚伪在其对中东国家的使用的双重标准上已暴露无疑。
美国乔治城大学的国际关系学教授查尔斯库伯产(Charles Kupchan)在其“化敌为友”(How Enemies Become Friends)的书中就批判了那种认为只有民主国家才可能保证和平的错误概念。这位前美国政府官员认为非民主国家同样可以为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如果这位教授的话能让人醒悟的话。这就是说美国人要学会如何与世界不同的国家互相妥协、缓和与和平共处。同时用外交和协商,而不是像过去十年那样过分依赖战争和制裁,来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
中国古代的战略家孙子所言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广为世人引用。这也就是美国人所谓的要赢得人心。可惜美国在过去十年中将一开始赢得的众多人心丧失得所剩无几。
这就是美国在911十周年之际需要反思的问题。
(作者陈卫华原为《上海英文星报》记者,现为《
中国日报》驻纽约记者 编辑:陈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