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深化中俄传统友谊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索契冬奥会之行
本报北京2月9日电 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月6日至8日赴俄罗斯索契出席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国际社会对习主席此行予以高度评价,外国专家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习主席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既体现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又推动中俄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
金牌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展示顽强拼搏的精神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丘弗林表示,在电视画面上看到了习近平主席挥手致意的镜头,作为一名普通俄罗斯观众,他非常感动。中国与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在赛场上一定会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在公平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达到更快、更高、更强的境界。丘弗林表示,金牌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展示顽强拼搏的精神,运动员来到奥运会这样的赛场不是简单的参与,而是要展现出自己的精神、品质与渴求胜利的意志力,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应有之义。
俄罗斯汉学家、莫斯科武术联盟副主席米利亚纽克表示,习主席在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用了几个“马”字的成语,寄语中国队在马年伊始的首个大型国际赛事上取得好成绩,非常振奋人心。米利亚纽克认为,“一马当先”强调了队员在比赛中要有冲劲,“万马奔腾”寓意团队的力量,“快马加鞭”指的是赛场上要体现出“中国速度”,“马到成功”则预示着中国队将高效率冲击奖牌。相信带着习主席的殷切期盼和美好祝愿,中国选手将在赛场上超越自我,勇创佳绩。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俄中两国领导人就务实合作和国际事务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习主席此次来访将有力推动双方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
美国南加州大学政治系教授斯坦利·罗森说,中国领导人首次赴境外出席大型国际体育比赛开幕式,让全世界看到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正变得愈发开放和自信,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习主席此次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既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又凸显出中方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的重视。
德国科学政治基金会亚洲问题专家高亭亭表示,习主席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体现了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中俄两国的特殊关系。此次习主席访问索契体现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
加深相互理解,进一步促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科学院彼得罗夫斯基院士表示,目前,不仅俄中两国领导人在频繁互访中已成为老朋友,俄罗斯民众对习主席也越来越熟知、越来越敬重。这种熟知和敬重,对于加深两国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丘弗林表示,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是基于当前中国发展事实基础上做出的一个深思熟虑的客观判断,这说明中国中央领导集体非常清楚自己身上肩负的重担,确实改革越到最后越艰难,但中国保持着执政方针的连续性,始终坚持大的方向不动摇、既定路线不动摇,这对世界各国的执政党而言都是一个榜样。尤其是中国自去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加大改善社会民生措施的力度,经济平稳发展,所以中国仍然是引领世界走出经济危机泥沼的强有力发动机。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庞迪我中国研究中心秘书长费利佩·德巴萨指出,习主席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再次强调,邻居和朋友家里办喜事,当然要来贺喜。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中国人对友谊的珍视,也道出了中国政府对待友邦的真诚与道义。费利佩说,他十分理解习主席在采访中表达的关于治国理政的感受。他说,中国领导人对中国的发展情况非常了解,所以才能够制定正确的决策。
对习主席进行专访的俄罗斯著名主持人谢尔盖·布里廖夫表示,近年来,俄中关系水平不断提升,双方正致力于不断加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他的专访申请被批准,这令他非常兴奋。在专访中,习主席认真详细地回答了他的所有问题。可以看出,习主席对专访进行了充分准备,同时大量运用俄罗斯观众易于理解的话语和典故。布里廖夫对采访结果非常满意,唯一的遗憾是时间有些短,还有许多想问的问题。他希望两国关系能够不断走向深入。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特列宁认为,习主席接受俄罗斯电视台的专访再次展现了他的博闻强识,令人印象深刻。特列宁指出,传说希腊神话中盗天火给人间的普罗米修斯曾经被禁锢在索契的群山之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索契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位“先贤”的“家乡”在索契这一事实并不广为人知。令人敬佩的是,习主席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习主席对俄罗斯历史文化的喜爱和对俄中两国关系的重视。
美国公共电视台记者艾略特·哈农说,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习主席在专访中重申要确保中俄关系继续在高水平发展,加大相互政治支持,深入推进务实合作,这符合中俄两国的国家利益,也是世界所希望看到的。
(本报记者张晓东、林雪丹、陈效卫、陈一鸣、郑红、丁大伟、谢亚宏、廖政军)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党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