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举行

2014-01-03 16:31:53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2013年12月25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利民在会上作了“坚持稳中求进、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主题报告,会议总结了今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

一、2013年发展和改革工作概况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将顺利完成全省投资500个重点项目的年度任务。全省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批优势产业基地和国家高技术示范工程取得新成效,推动白酒、钢铁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设3个省级开发区,宜宾临港、内江经济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能源基础产业加快发展,电力装机新增1350万千瓦、达到6800万千瓦。加快亭子口水利枢纽、毗河供水一期等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重点工程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万亩以上。启动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认定了首批1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都等4市被列为全国物流布局城市。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复,内江、宜宾等“8市1区”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自贡、泸州等“10市3县”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三)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省95个县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组建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3个、县级平台36个,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限制全面放开,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展顺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深化,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正式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运行。

(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改善。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 投入资金52.2亿元。全省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2万套。切实做好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全省17.1万户困难农户的住房问题。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覆盖全部贫困县,组织实施67个以工代赈片区综合开发和示范项目,易地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25万人。解决37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和11.5万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藏区、彝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五)灾后恢复重建顺利推进。全力配合国务院灾后恢复重建指导协调小组编制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全省11个专项规划。积极应对7•9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争取国家发改委下达应急救灾资金1亿元。

二、2014年发展和改革主要工作

(一)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大“五个统筹”的力度,全面深化“五项改革”。继续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推动具备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成都等市(州)选择具备条件的部分县(市、区)稳慎推进农民住房等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

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下放省级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修订全省企业项目核准、备案暂行办法和外商投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引导民间资本加快进入铁路、市政、保障性安居工程、能源、水利、金融、电信、社会事业等领域,率先在内自宜城际铁路、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等项目建设和运营上开放引入社会资本。

加快建立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和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改进天然气最高综合门站价和终端销售价的作价方式。组织实施车用柴油品质升级加价。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完善外送电和留川电价格政策。完善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制度。

深化提升扩权强县改革,落实好已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推动下放部分市级社会事业管理权限,进一步理顺省、市、扩权试点县工作运行机制。选择个别条件成熟的百万人口大县开展省直接管理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支持市(州)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撤乡设镇和镇改街道办事处。

深化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整体推进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医药费用控制机制,探索全科医生特岗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二)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继续发挥好投资拉动增长的关键作用,着力防范债务风险,努力做到投资规模稳步扩大、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升。继续稳定基础设施投资,着力推动产业投资,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资,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加大工业和服务业投资力度,力争多上快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大重大产业项目协调推进力度。在继续扩大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民生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等领域投资比重。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成兰、成贵、西成、成渝、成昆扩能改造等铁路、成都第二绕城、雅康、汶马等高速、毗河供水一期、武引灌区二期、红鱼洞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向家坝、溪洛渡等水电站、成都地铁工程等在建项目;继续推动成都新机场、川藏铁路雅安至康定(新都桥)段、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峨眉至米易段、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推进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和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加强农产品冷链、城市物流配送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价格和收费检查,维护市场秩序。

努力拓展外需。积极发挥企业“走出去”对出口的带动作用,鼓励我省企业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开展境外农业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投资,支持装备制造、建筑工程等优势企业到境外开展工程建设、重大成套设备输出等合作,提高四川产品和服务的国外市场占有率。

(三)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继续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60个现代农业重点县、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40个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打造千亿、百亿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积极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土地整治、新型村庄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化工新材料等重大产业基地。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北斗卫星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领域集中支持一批重点项目。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进一批城区老工业企业搬迁升级,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及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加快重点产业园区发展,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规模超千亿的园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试点和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工程。围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等民生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态。

(四)统筹抓好区域协调发展。抓好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落实国家层面支持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政策事项,积极争取国家制定原川陕苏区振兴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快天府新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将天府新区批准为国家级新区。支持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协调推进不同类区县发展,大力推进百万人口大县发展。

(五)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紧紧围绕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具有四川特点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落实好全面放开大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限制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成都市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把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统筹安排解决。切实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六)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深入研究四川作为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策略,培育开放新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

积极承接重大产业转移。抓住国家重大产业布局调整的时机,做好大型投资促进活动,谋划承接一批重大产业转移。打造一批新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平台,锁定重点、招大引强,积极引入更多的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来川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

着力巩固和深化开放合作。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国家西向南向开放战略,深化与有关省区的区域合作,加强与东盟、南亚、中亚和港澳台的经贸交流合作。

大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利用外资效益和水平,加大利用欧美、日韩和东盟外资比例。重点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提高四川产品和服务的国外市场占有率。

(七)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合理引导价格预期,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切实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时发放价格补贴,尽量减小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加大下放和取消力度,力争价格审批项目数量较大幅度下降。继续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规范力度,力争四川成为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量最少的省份。

(八)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四川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研究调整现行自然资源费征收政策,提高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优质清洁能源。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和进城农民就业问题,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实施秦巴山区、乌蒙山区、藏区等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突出抓好 “五大扶贫工程”,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实施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同步抓好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大力推动灾区产业恢复发展和转型升级,统筹做好得荣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编辑:中文 标签: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