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金昌:三大重点产业并驾齐驱

2013-12-03 11:12:13 来源:甘肃日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时令虽至冬季,但在金昌大地上仍然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滚滚热浪。总投资6.7亿元的金川集团30万吨铜材项目、总投资5.1亿元的年产600万只印花镍网生产线、总投资11.8亿元的金昌恒安电子工业园、总投资16.6亿元的40万吨离子膜烧碱、总投资12.4亿元的金昌振新100兆瓦光伏发电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些围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化工循环“三大重点产业”兴建的大项目、好项目,正全力推动着金昌转型跨越的进程。

金昌市委市政府找准与省上“3341”项目工程战略的结合点,确定了“1234”发展思路,通过实施千亿元项目大建设、千亿元项目大招商、千亿元项目大谋划行动,大力发展“三大重点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最有优势、最有特色、最有潜力的经济增长极,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生机无限

记者在金昌市招商引资企业宇恒镍网公司看到,金川集团的成品镍,在这里经过10多道工序的精加工,便成了纺织企业印制美丽花纹的圆筒镍网,“身价”增长了10倍多,产品远销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企业现已形成年产150万只圆筒印花镍网的规模,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5%左右,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

目前,在金昌已有两家大型镍网生产厂家,到明年二期、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00万只印花镍网的生产规模,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75%。这是金昌市着力发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的一个缩影。

金昌市委书记张令平说:“加快发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既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顺应市场变化、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必然抉择。”

为此,金昌市在全力支持金川集团公司依靠创新驱动,改造提升有色金属传统产业的同时,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机遇,建立了新材料工业园区,大力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材料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着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体系。园区先后建成了5000吨镍及镍合金板材、150万只圆筒印花镍网、6万吨精密铜镍合金管棒、1.5万吨海绵钛、1万吨羰基镍等一大批有色金属新材料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的有金川集团30万吨铜材、宇恒镍网公司和扬帆飞翔公司圆通印花镍网生产线、恒安电子工业园、金昌万隆公司年产10万吨无机纤维材料等重点项目,形成了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金川集团公司根据电子、电池、国防、军工和航空等领域对功能性材料的需求,进行了电解镍粉、超细镍粉、镍扣、镍钴氧化物粉末及贵金属粉末的研制开发,其中高纯镍、钴、铜系列产品还打入美国、日本等国外市场。

如今,全市已形成了镍铜钴压延产品精深加工、镍铜钴粉体材料、镍铜钴金属盐化工、贵金属及稀有金属新材料等四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超细镍粉、超细铜粉等有色金属粉体材料销量居全国第一,建成了全球产量最大的硫酸镍生产线和全国产量最大的氯化镍、氧化亚镍及钴盐系列产品生产线,镍基合金、氧化钴、印花镍网、纳米级镍粉等28种产品被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12年,全市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0%以上。随着正在实施的一批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陆续建成,全市有色金属深加工能力将达到56万吨,占到有色金属产能的58.3%。

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风光无限

位于市区西北部的西坡滩,过去荒无人烟。如今,一座规划占地面积14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光伏发电场平地而起,一片片蔚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依次排列开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若波光粼粼的湖面,蔚为壮观。总投资27.9亿元的金川集团公司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是目前全国建成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场,年发电量2.9亿千瓦时;总投资12亿元的金昌振新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是目前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斜单轴自适应对日跟踪光伏发电装置,发电量比固定装置高20%。

像这样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在西坡、金武公路沿线和永昌县河清滩等三个光伏发电场还有20多家,有的已经建成并网,有的正在加紧建设。到目前,金昌风电、光电项目建成发电并网规模已达到68.9万千瓦,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省上把金昌和武威确定为甘肃第二个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金昌还被确定为全国新能源利用示范城市。

金昌市市长张应华说,金昌风光电资源丰富,电网接入条件便利,就地消纳能力强。我们一定要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的战略先导产业,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把新能源产业打造为金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金昌市可开发的风电规模达500万千瓦,开发用地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可开发光电总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开发建设用地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将风光电新能源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三大重点产业之一,力争“十二五”末全市风电建设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光电建设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到2020年,风电开发规模超过500万千瓦,光电开发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

市上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新能源项目建设指挥部,编制了风光电开发规划及并网送出方案,西坡、金武、河清滩三个光伏发电场规划总占地面积313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9800兆瓦。同时还规划了永昌县水泉子、金川区西滩等风力发电场。市上组织招商小组赴全国各地开展招商洽谈活动,积极引进国内风光电行业的大企业、大集团落户金昌,投资开发。截至目前,全市共取得风光电开发指标300万千瓦,三峡新能源、中国风电、金川集团、华能新能源、北京恒基伟业、中广核太阳能、北京国能风光、上海艾力克等24家企业投资建设的50个风光电及装备制造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到年底,新能源并网发电规模将达到120万千瓦以上。

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还带动了风光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杭州维盛光伏支架项目、光烨机电金属表面热处理项目已投入试生产,上海艾力克光伏组件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市政府还与南京中电电气、金耀新能源、江苏正信等光伏企业,就多晶硅生产、光伏组件、多晶硅切片、太阳能跟踪器、新型光伏支架等生产项目达成投资意向,正在进一步洽谈落实。

化工产业循环无限

快速崛起的永昌县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6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是金昌市统一规划建设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之一,被列入全省煤化工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近两年,园区实施的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包括投资3.8亿元的春天公司20万吨电石、投资18亿元的鑫华公司300万吨捣鼓焦、投资7.8亿元的丰盛公司20万吨合成氨、投资2亿元的日升隆公司60万吨兰炭等15个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园区年销售收入可达170亿元,创造5亿元左右的税收。园区投资主体不同的企业间均以上下游产品、副产品为纽带,形成了关联紧密的物料链、产业链,环环相扣,吃干榨尽,达到工业“三废”的零排放。

金昌市紧紧抓住市上被列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市、金川集团被列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契机,按照“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理念,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和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精心谋划实施了一大批产业关联度强、衔接紧密的循环经济重大项目。

市委市政府把金昌新材料工业园区和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平台,通过紧扣产业链招商引资,集中布局项目,已成功吸引四川新希望集团、贵州宏福集团、中化化肥公司、内蒙古太西煤集团等国内同行业的强势企业加盟“循环经济圈”,大力发展硫酸钾、磷肥、合成氨等关联配套产业,形成了产业集聚、项目集中、企业集群的优势。

由四川新希望集团投资建成的新川化工公司,年产20万吨PVC生产线使用的原材料,就是金川集团公司40万吨烧碱项目产生的液氯,以及金泥集团的20万吨电石。由贵州宏福集团、金化集团和中化化肥公司三方共同投资组建的甘肃瓮福化工公司年生产磷肥60万吨,可消化金川集团公司硫酸100万吨。

通过延长化工循环产业链,困扰金昌地区空气污染的二氧化硫气体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金川集团公司回收冶炼烟气生产硫酸的能力已由“十五”末的75万吨增加到现在的252万吨,二氧化硫回收率达到96%以上。全市以消化工业废气、废料催生的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煤化工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各类化工产品产能达到500万吨。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市各类化工产品产能增加到1000万吨,将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基础化工基地。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金昌市已形成了硫化铜镍矿开采-镍铜钴冶炼-镍铜钴压延及新材料产业、二氧化硫-硫酸-硫化工、硫酸-磷酸-磷化工、烧碱-氯气-PVC-电石渣-水泥、原煤-捣固焦-焦炉煤气-合成氨-磷铵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构筑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新格局,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循环经济“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典型案例之一。

发展循环经济带来“双赢”局面。近年来,金昌市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今年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2013年城市竞争力报告”,金昌市进入全国宜居城市百强行列,排名第77位,成为甘肃省最宜居城市之一。(甘肃日报)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