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 - 中文国际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嫦娥三号”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

2013-12-02 05:42:35 来源:新华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嫦娥抱"玉兔",逐梦广寒宫——承载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12月2日1时30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中国航天由此开启了一段崭新征程。

  5天之后,嫦娥三号将抵达环月轨道。如果一切顺利,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将在12月中旬登陆月球,中国可望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嫦娥落月"不仅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关于月宫的种种美丽想像,更充满着技术上的风险。正因为如此,当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橘红色的尾焰从人们视线里慢慢消失时,一个民族的思绪也被带进了茫茫太空——

  漫漫奔月路,人们期盼着嫦娥三号能够平安着陆月球。

  航天是充满风险的事业,月球探索更是如此。迄今为止,人类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率仅51%。对于嫦娥三号来说,实现成功发射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接下来的征途中,各个系统均有大量新技术和新研产品的嫦娥三号,还要经受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等众多充满挑战的考验。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说,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科技人员准备了200多套预案。对方案严谨设计、对计划科学论证、对质量锱铢必较、对管理精细追求……正是中国航天人的这种极端认真和高度负责,让人们对嫦娥三号充满信心。

  展望中国航天征程,月球探索必将带来更多惊喜与收获。

  作为人类深空探测的起点,探月具有许多现实而重大的价值:提供战略性资源,开展真空、微重力和低磁场试验,观测太空,监测地球环境变化……这其中不少内容正是嫦娥三号的使命。

  中国的月球探索活动,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虽然投入少,但是效益高。首次发射的嫦娥一号,实现了4项科学目标,获得了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嫦娥二号获得了更清晰、更详细的影像和数据,创造了世界航天领域的多项第一,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了基础。可以相信,装备更先进、性能更优越的嫦娥三号,将为人类认识月球作出更大的贡献。

  畅想中国航天新征程,"航天梦"必将为"中国梦"注入更强大动力。

  "中国梦"蕴含"航天梦","航天梦"助推"中国梦"。随着嫦娥登月成功,广袤的太空将会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在近地轨道组装大型空间站,开展地面上无法进行的科研实验;开展有人探月活动、组装飞往火星等天体的飞行器,把中华民族的梦想写在更加高远的太空……

  遥望嫦娥,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中国航天又一段辉煌旅程的开始!

相关报道


编辑:邓京荆 标签: 嫦娥 登月 太空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