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将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对罗马尼亚进行正式访问。分析指,此举将打开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新局面,并将开辟双方关系全面、均衡发展的大外交格局。
此访是李克强总理首次访问中东欧国家,也是中国总理19年来首次访问罗马尼亚,对中罗关系、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及中欧关系,均有重要意义。
在许多人看来,以法国、德国、英国等为代表的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影响力大,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成为欧洲的“代言人”。毋庸置疑,这些欧洲国家在中国整体外交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李克强今年5月首次出访的国家中即包括瑞士与德国,凸显出中国对欧洲传统强国的重视。
但应该看到,在欧洲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充满活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传统友谊深厚,合作历史悠久,发展水平相近,双方合作中互利共赢的特征明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对外资本输出与技术输出的能力日益增强,而中东欧国家作为欧洲未来发展的“新兴力量”,二者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正如阮宗泽所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联系十分密切。数据显示,双方贸易额在今年1月至10月达到454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超过35亿美元,中东欧16国在华投资超过11亿美元。
在此基础上,中东欧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劲需求正成为双方合作的新亮点。在科斯托拉茨电站一期改造项目等方面,双方合作进展顺利。外交学院教授赵怀普认为,李克强此访将在中国此前能源外交、高铁外交与光伏外交等方式的基础上,开辟中国基础设施外交的新局面,全方位提升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水平。
“双方合作既是中国和中东欧16国发展双边关系的一种新形式,也是促进中欧关系不断发展深化的新举措。”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宋涛说。
刚刚闭幕的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提出2020年中欧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这一目标被李克强称为“跳起来才能够着的果实”。阮宗泽认为,这标志着中欧经贸发展已进入换档提速的快车道,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无疑将使摘取这一“果实”变得更加容易。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走过十年,各方面机制安排日臻成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但不可否认,由于意识形态差异、贸易相互竞争等因素,中欧关系仍存在一些不和谐的“杂音”。在近期的中欧光伏争端中,双方几乎“迎头相撞”,最终靠领导人紧急调停,各方妥协,才得以避免。
“由于近年来欧盟微调其对华政策,使得矛盾与摩擦的一面凸显,中欧关系进入一个大的调试和转型期。”赵怀普说。
对于未来中欧关系发展,李克强21日指出,要把好中欧关系的“方向盘”。阮宗泽认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更为紧密的合作,将成为中欧关系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有利于把好中欧大局的“方向盘”。
根据中方消息,李克强此访将明确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关系的一部分,并宣布重大合作措施,还将发表“一份高水平的成果文件”。
赵怀普认为,中国—中东欧合作处于起步和上升的关键时期,李克强总理此访将规划中国—中东欧国家未来合作的发展方向,无疑也会为中欧合作提供巨大的政治推动力和引导力。
“此访将增强中东欧16国与中国共谋合作与发展的信心,提升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水平,将中国—中东欧合作打造为中欧合作新的增长极。”阮宗泽说。
(来源:中新网 编辑: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