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50年过去了,但是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遇刺原因,以及有关他的种种传闻、曝料依然层出不穷;他的名字和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里根等,被众多美国人列入“最伟大总统”行列。时至今日,美国人仍能记住他的名字,仍在缅怀他、纪念他。之所以如此,是有原因的。
二战结束尤其朝鲜战争完结后,苏联-东欧阵营的强势崛起,令美国国内民众、甚至部分政治家信心下降,美国在全球多个领域、地区处于战略守势。肯尼迪上台后,通过在古巴导弹危机上的强势表现遏止了苏联扩张势头;通过推动太空竞赛,扭转了苏联在这个攸关国家形象领域的长期优势;尤其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肯尼迪既顶住强大压力,坚持住“最后一分钟”,成功解开“或妥协、或打核大战”的死结。如今,美国虽仍是世界第一政治、军事和经济大国,但肯尼迪时代蓬勃向上的势头,却已是明日黄花。抚今追昔,当今美国人记念肯尼迪和肯尼迪时代是很正常的。
肯尼迪时代,美国在国际舞台上交替挥舞“胡萝卜加大棒”,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朝气。在“文”的方面,他发起组建“和平队”,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有附加条件的援助,在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著名演讲,被视为“自由世界最受欢迎的传声筒”;在“武”的方面,他在“美国后院”拉美,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不断发动“代理人战争”,抑制了苏联集团的扩张势头。今天的美国依然有全球无与伦比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在全球战略和国际热点事务上,却显得瞻前顾后、犹豫摇摆。两相比较,早已习惯了“天下第一光环”的美国人记念肯尼迪,记念肯尼迪时代是顺理成章的。
今天的美国社会,移民制度、福利制度的改革仍是政坛热点,经济和就业问题也依旧困扰着许多人,相较于当年肯尼迪的大刀阔斧,今天美国政府在同样的热点、难点前,却进二退一,畏首畏尾,这自然也令许多美国人产生“今不如昔”之感。
但也应看到,肯尼迪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带有“时势造英雄”的色彩,且其光环背后不无水分:他以倡导民权著称,却是窃听、监控本国公民的推动者;他倡导在海外输出民主价值观,却支持过多起亲美军事政变和多个亲美独裁政权;他以推动种族平等闻名于世,却曾惟恐南方白人保守派票仓流失而退缩。
此外,他的许多受欢迎的政策,也同时是“花钱大户”,在他遇刺之后,美国媒体发现政府开支已达到当时空前的940亿美元,赤字达70亿美元黄金储备下降至1939年来低点。如果肯尼迪任满4年任期,甚至连选连任,这根绷紧的财政链条,未必不会被崩断,届时诸如“金融危机”、“债务悬崖”、“政府停摆”等今天的美国人耳熟能详的专有名词,未必不会提前四五十年诞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