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确定的就是‘中国经济奇迹’是否可持续。在中国连续三十年经济增长超过10%以后,最近一个季度的增长率降至7.8%”,《阿贝赛报》写道,“中国总理李克强最近公开表示,中国至少需要达到年增长率7.2%以上,才能保证每年创造一千万个工作机会,并保持社会稳定。”
《加泰罗尼亚报》报道称,中国领导人们明白,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路口,将经济转向以市场为主的发展模式刻不容缓。
《加泰罗尼亚报》评论称,使4亿中国人脱贫并连续三十年呈现两位数增长的中国经济模式出现了衰竭的迹象。但这一模式使中国在今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宏观条件下仍然取得了将近8%的增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其做出改变显得有点冒险,但中国自有其操作规律。中国希望将其以廉价制造业、出口和公共投资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变为以内需为基础的更成熟、更理性的模式。
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也是西班牙媒体瞩目的焦点之一。《国家报》评论称,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将是这次会议上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但专家们认为,虽然有可能对国家垄断中某些强有力的利益集团做出一些大胆的决定,但中国政府还没有做好深入改革的准备,而且这些行业的私有化也不会被提上日程。
《加泰罗尼亚报》报道称,目前中国有约十万家国有企业,且由于其在市场中占据的优势地位,它的总量占整个国民经济的一半。该报评论称,想要终结国有企业的特权并非易事。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很多都是由政府直接任命的,也形成了一个能产生重大影响、意见举足轻重的集团;它们产生巨额财政收入,并向一些市场忽略的无利润领域投入资金。“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得相当好,另一些则不怎么样,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来说,有必要改善国有企业运营,并创造一个更加充分竞争的环境,使它们在更加平等的条件下跟私营企业开展竞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John Quelch在接受该报邮件采访时表示。
其他改革
在其他方面,西媒关注的重点主要有金融改革和社会改革。《国家报》文章称,在除了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以外的其他领域,我们能够期待更多的具体政策,比如金融、财政、土地、国家管理、能源价格和社会保障,以及目前在面对国际竞争时受保护的一些行业。
文章写道:“在所有可预见的变化中,重要的一项是银行利率的自由化,市场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将促进私人经济参与该领域。地方政府财政体制的转型似乎会慢一些,其改革目的是为了改善其负债状况,并减少对征用和出售土地的获利模式的依赖。”
“在社会领域,热点问题之一是城市化进程。政府希望经济减少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并更多地转向对国内服务和消费的需求。这就意味着需要推动国家的城市化,将几亿的农村人口转向城市,并修改现行的户口制度。可以预期出台逐步放松这一控制的措施。该会议也有可能推动改革,使有朝一日农民们在离开农村时可以出售他们的土地。”
《国家报》在报道中还援引了专家的评论。“三中全会不太可能在减少国有企业的弊端或特权方面出台可执行的方案,最多是增加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和促进更多私人资金进入国有企业的措施。”马德里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亚太研究员马里奥(Mario Esteban)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更可行的似乎是在农村建立一个新的土地所有权制度,这将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提高住宅供应水平。而可以期待更具体的进步,则是在那些争议较小的问题上,比如人民币利率的逐步放开,社会开支的增加,独生子女政策的放松以及户籍登记制度的放松。”
《阿贝赛报》表示,在国有企业,如石油和电力行业,作为战略性行业似乎地位还十分稳固时,改革最近在眼前的则是银行业和服务业。七月份,中国放开了对银行利率的控制,这些银行一般来说很少放出私人贷款,而更多的是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九月份,上海设立了自由贸易区,作为未来改革的试验田,在该区域内,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利率由市场决定,且人民币可以跨境使用。
(来源:中国网 编辑:刘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