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李克强与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对话交流实录

2013-09-11 08:49:35 来源:新华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我们昨晚的对话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形势等方面,我想今天在座的企业家会有方方面面的问题想向您提问。

意大利埃尼集团董事长朱塞佩·里奇: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速逐渐放缓,这虽然是中国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但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前景的担忧,对此您怎么看?

李克强:关于这个问题,明天我在达沃斯论坛年会发表演讲的时候将会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确实,因为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放缓的情况,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下行压力较大。但是,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起来。可以说,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包括一些先行指标,像PMI、PPI、工业增加值、用电量、货运量等,都出现了回升向好的势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有一种选择就是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加赤字,放松货币,这可能会起到短期效果,但是对长期未必有利。我们的选择是另外一种,就是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特别是突出释放改革的红利,激发市场的活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它们和稳增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说这些举措目前已经见到成效。我不否认,未来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与挑战,但是,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智慧,更有13亿人民的勤劳。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克服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我们当前用的是“站稳脚跟”的力量,我们的思想和精力、眼光更是朝着前方,向着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要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有三个基本的条件:第一,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远未完成,内需尚有巨大的潜力,将会持续地释放,发展由东向西循序推进,中国有着巨大的回旋余地。第二,中国在发展中的确还存在着不少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改革依然是我们未来发展最大的红利。潜力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差距形成的,也可以说,差距就是潜力。我们通过释放改革红利会激发市场巨大的活力和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三,中国的经济结构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经济结构优化是我们的重大课题,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通过优化结构,我们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从而有利于增加人民的收入,刺激消费,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巨大的需求与动力。

正因为有这样的信心,所以我们面对严峻的挑战,权衡利弊,沉着冷静地采取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措施。谢谢!

相关报道


编辑:柳洪杰 标签: 李克强 达沃斯 企业家 交流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