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潮背后
在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举办的为期半年的汉语证书培训班上,现年39岁的安检官员沙米尔•法汉总是能用他流利的基础汉语表达吸引老师们的注意。
为什么法汉的汉语这么好?原来在今年三月开始培训课程之前,他已经在中国留学过四年了。
2005年,法汉结束了其在西安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并顺利毕业。
法汉如是向记者介绍他学习中文的原因:“目前,在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都可谓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邻国,因此,我们必须向中国学习,弄清楚它为何取得了如此快的发展。”
目前,约有8000名巴基斯坦学生在中国求学。据法新社对巴基斯坦驻北京大使馆的采访,未来,还将有“成千上万”名巴基斯坦学生赴中国学习。
法汉告诉记者,结束本次汉语培训后,他将再次赴中国求学,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
法汉说,他不会选择留在中国或者为巴基斯坦的中国公司工作,“我会回国,继续在相关教育机构学习,如此一来,我必定能成为材料学领域顶尖级人才。”
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夏姆莎•纳瓦兹认为,中巴交换生项目“十分有利于”巴基斯坦的发展。
为改善两国公共外交及教育交流的质量,纳瓦兹建议,中方应在一批巴基斯坦大学中设立生产厂房,这必将惠及像法汉这样的学生。
“如此一来,巴基斯坦工科类的学生就有机会在学习之余进行工作实践了。”纳瓦兹说。
她补充,对于在华的巴基斯坦学生来说,汉语是“最大的障碍”。
纳瓦兹介绍:“一些中国大学也在我们国家招生,学生能在一周之内拿到签证,比起世界上其他大学,尤其是西方大学而言,这已经是很快的了。”
“但我们还需要加大力度推广这些项目,因为目前国内还有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她补充道。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告诉记者,中巴两国每年都会派出由100人组成的青年代表团展开交流。
马苏德大使表示:“向下一代传递中巴人民间的传统友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日报特派伊斯兰堡记者记者 张陨璧 杨婷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