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筹划、造势与准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率领的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联盟在21日日本参议院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最终赢得总数为242个席位中的135个,结束了长达6年之久的日本参众两院分别被执政党和在野党把控的“扭曲国会”局面,成为日本近年来不多见的对参政两院拥有高度掌控权的“长寿”首相,即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安倍的任期将持续到2016年,且安倍内阁在其任期内做出的决定将更容易、高效地被日本国会通过。面对这样一位有着保守右倾立场、数次对历史问题及对与周边邻国的海上权益纠纷做出错误界定、决意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大力提升本已强大的日本军力、甚至被日本国内绝大部分政治人士认定会在8.15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鹰派”代表人物,将在未来三年里引领日本政局发展,实在是令国际社会担忧亚太安全走向的一件事。而就东海而言,可以预测平静将难再获得。
从安倍率领的执政联盟一举夺得日本本次参议院选举的首冠,可以对日本时局做出如下解读:一是日本政坛将结束7年来 “一岁一枯荣”的首相短命的政治混乱局面,迎来一段执政稳定期。今后三年将是安倍内阁甩开膀子实现理想、践行目标的关键期。二是安倍执政手腕娴熟,如为多揽选票,在其参选前两天,高调飞到离钓鱼岛最近的两个离岛视察,宣示捍卫钓鱼岛“主权”。通过高举所谓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大旗,引领日本社会“右倾化”步伐渐行渐远,并通过本次选举中选民认证的方式加以固化,为安倍内阁下一步推行保守偏右的国家战略打下良好的民意基础;三是日本民众的关切依次为日本经济复苏、维护日本“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实现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日本梦”。其中,经济复苏是根本,决定安倍政权的稳固与寿命;实现“正常国家”是目标,引领安倍执政方向;维护日本“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既是实现日本“海洋立国”战略的具体步骤,更是实现将日本建成兼备军事与政治大国的“正常国家”目标的有效手段。而在安倍看来,实现“正常国家”目标的关键是摆脱日本战后战败国体制,具体通过否认日本二战侵略历史、修改和平宪法、建立常备军、恢复集体自卫权、争做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步骤予以实现。
根据日本当前局势特点及安倍内阁行事作风,可以对东海局势走向做出如下预测:基于经济是根本、维护钓鱼岛“主权”及“东海权益”是步骤与手段的判断,安倍政权会在积极借力中国发展日本经济、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同时,与中国展开东海“维权”斗争,可能或继续采取如下立场或措施:一是打好东海“维权”这张对内可争选票、可促修宪、可发展军力,对外可博弈中国的战略牌,继续坚持钓鱼岛主权“属”日立场,逐步明确日本在东海管辖海域面积扩大化的新主张;二是坚持钓鱼岛问题上的“没有争议”、“没有谈判余地”的立场,预设以国际法自卫权为藉口先行使用武力的行动空间,同时通过“开启谈判不应预设前提条件”的伪命题,来混淆视听、麻痹舆论,倒打中国一耙;三是通过今年7.3日本抗议中方在日本主张的中间线以西26公里处建设油气田设施,将东海管辖权益主张线由“中间线”调整为200海里外部界限;四是通过拟组建海军陆战队、常态化举行美日联演等,加强西南岛屿兵力建设与部署,提升情报收集、警戒监视、应急机动、灵活反应等军事能力,为夺取钓鱼岛做军事准备;五是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国家管辖海域面积和其中的自然资源以及强化岛屿作为日本国家海上安全天然屏障的作用,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日本离岛”进行梳理、命名、确定所有权、明确行政区划等,加强对这些离岛的实际管控。
在平衡复苏日本经济和与中国展开东海“维权”斗争的两方面关系时,如若后者影响到前者,则预计日会以经济为重,在东海方向做行动上的适度调整,如减少挑衅行动种类、降低挑衅行动强度与频度等,但会以实现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以及对日主张的东海管辖海域实现排他性管辖为基本诉求。日本这种针对中国“安全敌对、经济取利”的矛盾诉求和主动打牌的习惯做法,会令东海局势再度出现波澜,呈现出间歇性“折腾”的特点。届时,东海平静将难以获得,中日关系面临严峻的历史性考验。
上述局势走向的巨大变量是美国对中日东海争端的立场与行动变化。这一变化总体受制于美国在中日之间的利益诉求,即谨防中日“抱团”联手、制造和保持中日争端,同时将争端控制在中日“斗”而不“破”的幅度内。在此安全范围内,美会视中日言行的发展,或偏向中方,或偏向日方。若日本在否定历史的道路上走得太远,明显违背国际共识,或表现出明显的脱美独立性,则美将偏中遏日,若中方的发展明显使美感到其霸权受到挑战,则会偏日遏中。但利用日本等盟国和伙伴关系国牵制中国发展则是美总体的战略考虑,其目标是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在亚太乃至全球不旁落,甚至是不受挑战。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将有助于缓解上述矛盾与对立,使包括东海在内的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法律研究室主任 邢广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