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图为来访者参观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黄志凌摄
四川是传统的制种和供种大省,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及供种能力列全国前列,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与利用优势尤为突出,被国家确定为杂交水稻种子主要繁育基地;杂交玉米制种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攀西安宁河流域玉米制种基地被国家确定为重点繁育基地;杂交油菜制种面积居全国第二,油菜种子供应在长江中下游油菜产区具有重要影响。
两年来,四川省农业厅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加快建设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取得预期成效。
四川省制种产业带以川西平原为核心,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四市,辐射川中、川南、川东北各地区,涵盖全省14个市州、62个区县,杂交水稻制种已成为四川优势产业之一。
四川省常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40万亩以上,占全国比例25%;常年市场供种量8000万公斤以上,占全国比例为30%; 省际间调剂量5000万公斤以上,占全国南方稻区省间调剂量的60%左右;外贸出口量1200多万公斤,占全国出口总量约50%。 2012年,四川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面积、种子产量、市场调剂及出口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2013年落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约44.5万亩,预计产种8000余万公斤,供种量、调剂量和出口量将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2012年,全省玉米制种共16万亩,产种约5200万公斤,其中:省内玉米制种10万亩,产种约2800万公斤,生产种子除满足省内用种外,主要调运云南、贵州、广西和重庆等地。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凉山州西昌市、内江市资中县、遂宁市安居区和蓬安县、资阳市安岳县、南充市高坪区、成都市青白江和新津县等地,其中,凉山州西昌市制种面积就在5万亩以上,占全省玉米制种面积的50%。2012年杂交油菜制种面积4万亩,居全国第二位,产种335万公斤。
四川省制种方式仍然以农民代繁代制为主,生产基地集中规模小、布局分散,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与现代种业基地发展不相适应。制种比较效益低,基地发展难度大。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例,种子生产成本由1995年的306元,增加到2012年的2500-2700元/亩。杂交水稻制种净收益从900元/亩下降到目前300-500元/亩,农民制种积极性受挫,基地发展难度加大。
制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制种用工量大而集中,有效工作时间短,集中用工人数多,劳动力需求巨大,而从事制种的劳动力以50-60岁居多,劳动力缺乏制约了制种产业发展。
据调查,四川省现有种子生产基地田间灌排设施和道路系不配套,旱涝保收基地面积不足45%,能够进行机械化操作面积不足40%,加工设施、设备落后,成套加工设备比例不足总量的20%。
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勉两年来两次率领省农业厅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题调研种业发展,并深入种子生产基地,研究分析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按照国务院种业工作会议及国务院8号文件精神,四川省于2011年7月15日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制定种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四川省现代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1-2020年)》,于2011年12月2日印发,制种基地建设列为发展支持重点。
2012年,四川省启动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按照规划要求,将连续三年,每年在7个区县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种子生产核心基地1.2万亩。
四川省科学布局制种基地,推进种子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拟建立以成都、绵阳、德阳及眉山为核心,泸州、巴中、遂宁等为辅助的杂交水稻制种优势保护区及凉山州为核心的杂交玉米制种优势保护区,通过政策优惠、资金补助等方式引导大中型种子生产企业向种子生产优势区域集中。
“十一五”以来,四川省积极争取各类良繁基地资金,累计约2亿元用于良繁基地建设。2012年启动种业提升工程,新增19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并全省范围内整合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新增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工程等项目,预计财政年均投入基地建设总资金达1亿元。
四川省鼓励引导种子企业加大在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仲衍、川农高科、国豪、金卓农业等省内龙头企业正逐步加大投入。
四川省积极探索、试点和推广土地流转为基础的公司自主经营模式、大户承包模式以及专业制种服务组织等种子生产模式,全省建立种子新模式制种基地10万余亩;积极与农机部门配合,引进、改良或设计适合种子生产及加工的农业机械,提高制种机械化水平。
2012年四川省在泸县率先开展水稻制种保险试点工作,投保面积2万亩,受灾4000亩,获赔195万元,确保了制种区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制种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3年在泸州市、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杂交种子生产基地推行政策性保险试点,初步建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风险应对机制。
四川省建立严格制种准入制度。由制种基地县对从事制种的企业生产许可证逐一审核,对生产许可证上注明的品种、地点、有效期等项目从严把关,统一规划,按照一乡镇一企业的原则安排分配制种区域,避免撬抢基地行为的发生,同时依法查处并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和不按照种子生产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种子的行为。
四川省强化种子生产全过程的监管,要求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准确掌握种子生产的品种、数量、质量及地点,落实技术指导责任制,责任到人、指导到田,在抽穗扬花期密切关注各组合花遇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对隔离区的检查与处理。建立基地种子质量抽查制度。常年在种子生产、花检、收贮关键时期,派出工作组,加强检查监管,杜绝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
四川省将在目前已启动7个制种基地县建设基础上,加大投入,扩展基地县建设范围;抓住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契机,争取国家建设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种子基地建设,增加投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自己稳固的制种基地;加快研发、推广适宜、易行的机耕、机播、机插、机授、机收等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快提升机械化制种水平,推进制种全程机械化,从而实现基地建设标准化、基地生产集约化。
四川省将逐步建立风险应对机制,提高制种收益。一是支持种子生产企业与制种农户或制种专业合作社设立种子生产风险保障金,增强制种自然风险应对能力;二是通过专业合作社提取公积金等方式,完善利益链接机制,确保制种农民有稳定的收入;三是加强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对于各种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综合选择,改进生产、营销策略,减少中间环节,稳定企业收益。
四川省将优化基地综合环境,确保基地生产秩序。严格执行制种基地依法许可生产制度,加强动态监管,进一步完善例行“花检”及收储种子质量抽查制度。依法查处套购种子和不履行合同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收购他人生产基地种子的行为。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