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外媒:神十顺利回家提升中国国际声望

2013-06-27 16:08:40 来源:新华国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据报道,神十返回舱安全落地!医监医护人员进入返回舱为三名航天员检查身体,三人身体状况良好!目前,三名航天员都已出舱,表情轻松、面带微笑,手拉手向大家致意。

“大家都盼望着你们胜利归来,我在北京等候你们!”这是6月24日上午习近平与神十航天员亲切通话时说说的一句话。这一刻,再度品读此言,不免感叹中又欣慰,欣慰中有振奋。三名航天员光荣归来,国人的等候不正是一个美好的约定吗?15天来,我们翘首仰望,我们默默祈福,我们热烈鼓掌,如今,我们的等候化为明媚的现实……

等候航天员,等候的也是强国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称,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发射神十,三名航天员飞天,承载着沉甸甸的使命,据报道,作为首次载人天地往返应用性飞行,多项既定任务成功完成。其间,神十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并且成功实施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

当然,发射神十只是实现航天梦的一个步骤。随着天宫一号接近两年设计寿命的末期,在其后,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根据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将在2020年前后完成建造中国空间站工程。而目前,神舟十号任务处于第二步当中,所运用的交会对接技术是将来空间站建造必须掌握的技术。于此而言,我们正在实现航天梦的道路上不疾不徐地行进着。当然,我国与美俄的航天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但只要不停追赶,矢志不渝,成为航天强国就并不遥远。

有必要大书特书的是,3名航天员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课。由女航天员王亚平主讲的太空课,全国8万多所中学、6000万名师生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直播共同收听、收看,这对培养学生们崇尚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势必产生不容低估的深远意义。谈到王亚平的太空课,世界首位在太空授课的宇航员芭芭拉·摩根赞道,“这太棒了,教育太重要,太空探索太重要”,“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师和学生向你致以荣耀和爱的问候。我们为你骄傲。”从中可看出摩根的雀跃之情,这种雀跃来自对同行的赞赏与相惜,也来自对太空课的推重与价值。

显然,从太空课到80后王亚平成为神十航天员,具有颇多的解读空间。正如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讲师蔡子强所称,人物和故事锁定在女航天员王亚平身上,她有明星相和观众缘,一脸甜美笑容,让她成为最佳征空形象大使,卖点更设定为“80后也升空”,对年轻人的爱国心和进取心,起了大大的鼓舞作用。斯言诚哉!从神一到神十,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较大突破,不正靠着一代代航天人“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吗?这种宝贵的意志品质对国人是启示和鼓舞,也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人投身航天事业,这也正是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进步的保证。

有外媒如是评价道,中国的太空计划能带来什么物质利益尚不明确,但已经给中国带来了相当大的国际声望,刺激了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军方掌握了火箭和远程制导技术,也让中国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技术大国,抛弃了“制造鞋子和手包的国家形象”。中国探索太空的梦想不会停歇,中国人与太空的约定不会中断,每一次的亲密接触都预示着新的地点。未来有多美好,取决于我们的决心和努力,实现航天梦,实现强国梦,实现中国梦,重任在肩。(特约评论员苏西)

(来源:新华国际 编辑:欧叶)

 

 

相关报道


编辑:中文国际实习3 标签: 外媒 交会对接 空间实验室 太空课 女航天员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