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鲁哈尼时代”伊核问题能否迎来重大突破?

2013-06-19 10:37:07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民众支持变革,希望减缓制裁影响

鲁哈尼的核政策与伊朗经济和民生紧密相关。西方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减少了伊朗的石油收入,推高了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民众日常生活。鲁哈尼在竞选中曾表示,如能当选,将努力提振伊朗经济,采取更加富有灵活性的外交手段,在维护伊朗核权利的同时,减轻或消除制裁带来的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经济的不景气,使得相当一部分民众对政府产生不满。在此次大选中,经济议题成为候选人激烈讨论的重头戏。鲁哈尼的政策取向迎合了选民的需求,他的核政策有望减缓西方的制裁,减少西方的顾虑,为伊朗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有利空间。

本报记者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采访大选时,明显感受到民众对鲁哈尼执政的期望。无论是在投票站,还是在街头,受访者都激动地表示,支持鲁哈尼就是支持“变革”,核项目的进展对于民众来说并非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改善经济、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政策调整有底线,期望值应有限度

伊朗政治分析家马洛尼指出,鲁哈尼的核政策如得以实施,表明伊朗国内各股政治势力达成了共识,即伊朗必须走出核危机,因此需要做出一些调整,才能开启与西方沟通的大门。

有分析认为,鲁哈尼的温和路线也强调了伊核问题谈判的底线,并强调伊朗不会停止铀浓缩活动。因此,这一温和路线是有限度的,毕竟对于伊朗来说,内政外交还是由哈梅内伊来决定,鲁哈尼的政策归根到底还要符合哈梅内伊的意志和实用主义的考虑。

哈扎尔对本报记者说,即使鲁哈尼具有温和保守派的属性,与贾利利的政策相比确有进步,但终究还是要维护伊朗的核权利。因此,西方国家不应对鲁哈尼抱有太大期望。(本报伊斯兰堡、华盛顿、布鲁塞尔6月18日电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杨 迅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张 杰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博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柳洪杰 标签: 伊核问题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