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密切配合,检修精密仪器。王青摄
潜艇,被称为“钢铁蓝鲸”。据专家介绍,集中体现国家科技水平的潜艇,艇内各类设备数千台,仪器仪表上万件,指示灯数千个,大小阀门好几千,宛如一座水下“科技城堡”。而潜艇部队的机电兵,执掌的装备最多,并需要随时进行维护和保养。记者日前走近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机电专业官兵群体,目睹了“科技城堡”里上演的一幕幕“中国海军达人秀”。
手皮烫伤了,问题找到了
海面上刮起了九级大风,船体摇摆达28度,人在潜艇里面就如同坐“过山车”一样。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机电官兵守着动力系统,就像坐在火山口上,丝毫错误犯不得。
一次,上级下达了某型潜艇执行海上试验任务的命令。机电部门负责人高德海默默地写好遗书后,就一头钻进“蓝鲸”,过起了与世隔绝的日子。
从陆上备品备件的筹集到海上机械设备的运转,在他的带领下,潜艇机电设备一直是运行正常。突然,海面上狂风大作。
“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如果机械出现问题怎么办?何不趁机演练一下?”高德海决定挑战一把。于是,他带领主辅机班的战士们钻起了狭小的机舱。
系统管路记不清,不算合格机电兵。通过一寸寸摸爬,一次次遇险,他总结出了一套安全操作方法。当他和战友们钻出来时,个个都被碰得鼻青脸肿。
值得自豪的是,此次试验不仅创下了海军和潜艇史上的多个首次,还创造了潜艇最大自给力的世界纪录。
一年春节期间,某型潜艇要进行课题训练,时任某艇机电长的李胜弟将被褥搬到了艇上。刚睡了一夜,他就觉得不对劲了。他发现舱室温度偏高,但检测各项参数都正常。当时有人建议“先不用管,再观察观察”,李胜弟却不干,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对运行的两台发电机各项参数进行对比检查。
为了能最真切地感受温度变化,他直接用手触摸滚烫的管路。手皮烫伤了,问题找到了。他重新改造通风管并对局部保温层进行了加厚,舱室温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潜艇百人一条枪,靠单枪匹马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技术过硬的战斗集体。如何做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
曾1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的时任某艇机电部门带头人韩黎宾有自己的“训练法”。在他的带领下,部门岗位合格率达到100%,艇员达到了一人多岗合格。官兵们都说:“韩黎宾手下的队伍是最年轻的,但能力水平却是最顶尖的!”
有人说,干机电太辛苦,但对于富有挑战精神的年轻官兵来说,机电部门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高中毕业的某艇员队机电部门电工兵安彦生,刚入伍时,看着复杂的公式方程演算、繁杂的电路原理图,一时傻了眼。可他没有退缩,硬是把大学本科电工专业自修了一遍,演算的草稿纸摞起来足有一米多高。
上艇工作第一年,安彦生就整理了近十万字的学习笔记,他绘制的电力系统设备构造图和编写的十余项常用设备的操作规程,被各艇员队推广教学,成为机电部门的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