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民俗相融合,环县积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2013-06-09 09:49:52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环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曾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境内分布着众多革命遗迹,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不仅如此,环县民俗文化也相当发达,道情皮影于2006年被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其发源地,环县拥有“中国皮影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环县将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强县”战略,提出了“内抓传承保护、外抓市场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展的“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提升、品牌推广、产业开发、作品传播工程,使文化产业化发展,彰显出了新的活力。挖掘红色文化,继承革命传统

作为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区,上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等就进入环县开展革命活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山城堡战役,胜利结束了长征。环县河连湾曾是中共陕甘宁苏维埃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习仲勋同志曾在此担任第一任县委书记。

以“挖掘红色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将环县的文化旅游融入到延安红色旅游圈”为发展目标,环县在挖掘保护红色文化上,始终坚持大手笔投入,对革命旧址、遗迹、馆园和历史文化古迹进行高标准规划,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复建,把历史古迹游、民俗风情游、生态农耕游和红色文化游融为一体。

县委聘请专家编制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投资1711万多元,新建了山城堡战役纪念园陈列馆、东老爷山毛泽东诗词碑廊、八珠红色革命纪念馆等革命遗址。其中山城堡战役纪念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4月列入国家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据悉,县委还将投资2000万元,实施纪念馆陈设布展、祝捷大会会馆、演艺舞台、旗帜广场及配套基础设施等项建设工程,近期将招标兴建,预计年底落成。

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东老爷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曙光坛等环县颇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也先后进行了扩建。

洪德乡河连湾村,是1936年7月至1937年9月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便在这里设立,馆内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这里的革命历史。环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习仲勋同志带领人民群众开展游击,劫富济贫的革命活动也在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馆先后被确立为“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庆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庆阳党史教育基地”、“环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红色民俗相融合,环县积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

东沟曲环工委等革命旧址位于双城村东沟是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曲环工委、庆环分区和曲子县、区四级政权机关驻地。习仲勋任同志便在此担任工委书记。为了深入传承红色文化,县、镇计划实施东沟红色旅游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2164万元,修复曲环工委等革命遗址和景点、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并于两年内建成。目前,工程完成投资350万元,移动土方12万立方米,修崖面护坡3465平方米,箍窑29孔,挖地道500米。

红色民俗相融合,环县积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山城堡战役纪念碑

另外,反映山城堡战役的电视剧剧本《1936决战山城堡》正在创作完善,这些项目的建设完成,进一步提升了环县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道情皮影为中心,搭建民俗文化创意平台

道情皮影,相传产生于宋代,又被称为“灯影戏”、“小戏”、“老道情”。它是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也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活着的原生态艺术代表,素有“一口说唱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说法。激昂的鼓乐弦声,高亢的陇剧唱腔,精致的各式皮影,无一不展现着环县作为“中国皮影之乡”的动人魅力。

红色民俗相融合,环县积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道情皮影代表作《象车》

红色民俗相融合,环县积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道情皮影代表作《凤銮》

上世纪五十年代,环县道情皮影三次进京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先后12次应邀出访欧非、大洋洲等国,被誉为“东方魔幻般的艺术”。2011年11月,环县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中心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依托皮影、香包、剪纸等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环县积极进行资源整合,扶持以龙影公司为龙头的文化企业,坚持做大做强理念,引导“龙影”商标申报“全国驰名商标”,积极申报将环县列入“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龙影公司已初步形成了集皮影雕刻培训、加工销售、演出推介为一体的皮影产业开发基地。 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培训加工、销售、包装、设计、演出推介等各类人员1400名,年加工皮影工艺品15万件,产品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利税145万元。

环县以道情皮影演出、皮影工艺品加工为主,以香包、刺绣、剪纸为辅的文化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开发各类皮影工艺品30多种。目前,全县共有皮影及民俗文化产业公司83家,演出、雕刻艺人500多名,民间皮影戏班52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

红色民俗相融合,环县积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皮影艺人展示道情皮影原生态表演

 

皮影艺人王清政、高清旺办起的皮影雕刻工作室,雕刻的皮影工艺品畅销国内外,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以“中国民间艺术大师”陈玉玲为代表的皮影雕刻艺人已有20多名,年刻制皮影工艺品2万余件,人均年收入过万元。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利用皮影这一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走上致富之路。

如今,环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赢”,已成功成功举办了三届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环县参观道情皮影博物馆、山城堡战役遗址和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东老爷山森林公园等名胜古迹,收藏皮影工艺品,品尝环县的“羊羔肉、黄酒、荞剁面、燕面柔柔”四大名吃。据统计,至去年9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20.6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647.4万元,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61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