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和音律吸引我们潜意识里对未来有所期盼。
音乐对人的情感产生强烈冲击的原因,没人知道。但是,根据近来的一些研究,我们找到了些许蛛丝马迹。
一群来自加拿大的科研人员发现:当人们第一次听到一首歌的时候,大脑中的奖赏中心区域变得活跃了。
我们为什么喜欢音乐?就像很多“牛”问题一样,这一问题也牵涉了很多层面。在有些层面,我们有答案;但并不全面。
我们喜欢音乐,因为它让人舒心。为什么它会让我们舒心?2001年,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神经学家安妮·布辣德(Anne Blood)和罗伯特·扎拓热(Robert Zatorre)给出了一个答案。他们展示了磁共振影像:美妙的音乐飘入人们耳里时,大脑中被称作边缘区(limbic area)和旁边缘区(paralimbic area)的区域变得活跃了;这些区域与愉悦的奖赏机制相关,就像从性、美食和毒品获得的感受一样。这都要归功于一种大量分泌的神经传递素:多巴胺。就像DJ李·哈斯拉姆(Lee Haslam)对我们说的:音乐就是那剂毒品。
但为什么呢?饮食男女引起多巴胺大爆发,这很好理解:因为这会让我们不餍足,想要更多,而且有助于人类生存和繁衍。(有些毒品用假象误导,促使多巴胺分泌,逆转了这一生存本能。)但是一连串的声音,它对生存没有显而易见的价值,为什么也有同样的作用?
目前,没人明白。但是,关于音乐能撩动起最激烈感情的原因,有了不少线索。研究音乐认知,即研究思维认知音乐的方式;目前在该领域的科学家们中,最普遍的观点来自哲学家兼作曲家李奥纳多·梅耶(Lenoard Meyer),他在1956年提出:音乐引起的情绪都是关于心中的期盼,无论是否真正得到。梅耶引用更早一些的情感心理学理论,那些理论认为某种欲望满足不了时,就会产生情绪。然后,你就能想象了,这就产生了沮丧或者怒气;只是随后,我们发现自己寻找的东西——爱情也好,香烟也罢,结果都是一些让人稍感甜美的事物。
梅耶说,这也是音乐的作用。音节和音律吸引我们潜意识里对未来有所期盼。如果这是对的,大脑就是小小地自我犒赏一番,即我们现在看到的——多巴胺大爆发。心中期望和现实结果往往不一致,大脑在这两者之间,如同跳舞,一直无法停止摇摆;那么音乐能用抚慰人心的方式,让大脑保持活力。
但是,音乐触动期盼的说法正确与否,我们为什么要纠结?看起来,我们又不是依靠音乐生活。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的音乐理论家大卫·胡伦(David Huron)说:哈!或许我们曾经有过靠音乐过活的历史。预测周边环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只能根据不完整的信息做判断——这曾是生存中必不可少的本事,当然了,现在还经常用到这招,比如过马路的时候。于是,预测时掺入感情因素,肯定会是一个好主意。在非洲大草原上,当听到尖利的叫声时,我们的先人们可没工夫仔细想:到底是对人无害的猴子在咋呼?还是猎捕食物的狮子在吼叫?原始大脑的边缘区主管感情,于是它绕过了“逻辑”,直抄近路:思维处理声音方式就是急速分泌肾上腺素——本能反应——不管三七二十一,准备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