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德国式教育与培训:德国新政?

2013-06-03 14:12:52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据《经济学人》6月1日报道,德国劳工部长乌尔苏拉•冯•德尔•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喜欢说,作为失业率最低(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中)的两个欧盟国家,奥地利和德国且拥有双重教育体系。和瑞士一样,这两个国家历来有一个传统:就是在教育年轻人时要把实习教育与正规教育结合起来,使“教育总能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年轻学生毕业时,通常直接就业。

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青年失业率分别为56%和3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和奥地利的青年失业率则不到8%,莱恩也因此大大受到欧洲的关注。最近,德国分别与希腊、意大利、拉脱维亚、葡萄牙、斯洛伐克及西班牙等欧盟国家签订了备忘录,帮助他们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在5月出访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以及本周出访法国首都巴黎时,莱恩均谈到了这个问题,甚至谈到了欧洲的“新政”:例如鼓励深受经济危机打击国家的青年到德国工作,并提供更多贷款。

德国一直推行财政紧缩和结构性改革等宏观经济举措,这在欧元区非常出名。对德国来说,帮助他国人民找到工作在政治上也有好处。但是,这种双重教育体系真的就值得信任吗?其他国家也该采用这种体系吗?

双重教育体系沿用传统做法,并于1969年正式成立。那些对大学没有兴趣或不够资格的年轻人可以报名参加一个项目,每周要为一家公司工作3~4天,而这家公司给他们提供报酬,传授技能。这些年轻人还要在学校完成专业课程。商会和工业协会确保工作与教学相匹配。大约三年之后,这些年轻人将获得证书,如果表现出色,还有机会成为全职员工。

德国的年轻人中约有三分之二都通过这一体系,在大约350种行业中找到工作。有人从事蓝领工作,也有人负责销售、市场营销、运输、农业、药物学以及会计等方面的工作。在培训期间,员工和雇主能够进行双向选择,所以,这种教育模式在本质上就有优势。

20世纪90年代,德国还是“欧洲病夫”,失业率居高不下。虽然双重教育体系当时就已经存在,但毋庸置疑的是,德国今日的成功应更多地应归功于10年前启动的劳动市场和福利改革以及工会的工资限制。另外,德国的人口状况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德国人口减少,并日趋老龄化;而毕业生人数变少,可供选择的工作岗位多了。

德国慕尼黑的德国经济研究所(Ifo Institute)的经济学家卢德戈尔•乌斯曼(Ludger Wössmann)指出,职业教育也可能会有副作用。他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将学校和以工作实践为基础的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如德国、奥地利、丹麦和瑞士)在年轻人就业这一块通常表现较好。不过,到50岁的时候,这种早期教育却成为劣势。研究表明,在职业培训中学到的技能“退化的更快”。因此,年轻人今天的失业率偏低,可能意味着将来中年人的失业率会偏高。

诚然,对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深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国家来说,这一选择可能有些抽象。乌斯曼说,如果抛弃职业教育意味着没有教育也没有工作,那就应该采纳双重教育体系。话虽这么说,但在日耳曼国家,政府、工会、雇主以及学校之间的合作传统历经好几代人才演变而成。所以,以此为基础的新型体系无法在短期内解决问题。

(来源:欧叶 编辑:王旭泉)

相关报道


编辑:王琦琛 标签: 德国 教育 就业 学生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