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码头的北京韵味
高雄的香蕉码头,见证了高雄港口曾经的荣景。“香蕉码头早期是全台湾香蕉集散地,专门出口到日本赚取外汇,当年蕉农割蕉,内衣上会滴上香蕉乳,晚上收工到酒家饮茶,谁的内衣乳渍越多,便格外受到服务生的青睐,因为这样的内衣就是‘有钱人’的象征。”这里的香蕉故事馆,可以听到这样的介绍。
如今香蕉外销荣景不再,但有心者发挥另外一种创意,把香蕉元素加入到餐饮、旅游、文创产品等领域。在香蕉码头的河边餐厅,老板娘张素銮邀请陆客“蕉”朋友。餐厅不仅有香蕉蛋糕、炸香蕉等美食,还在香蕉故事馆旁开设了北京展厅。“越来越多的陆客来香蕉码头观光,让这里有了新的故事,我们还与北京便宜坊合作,推出台湾版的北京烤鸭,除了黄瓜丝,饼中还会包入菠萝、莲雾等特色水果。”张素銮说。
香蕉码头附近的驳二艺术特区是高雄的新地标和热门观光景点。“驳二艺术特区的出现,本身就是一段高雄产业变迁的故事。当年香蕉、制糖业的发达,港口建有很多仓库,驳二就是第二号接驳码头仓库,随着香蕉输出没落以及远洋渔业的繁盛,香蕉码头日渐衰落。闲置的仓库如今被打造成文创园区。”驳二运营中心负责人林小姐介绍说,他们希望高雄人可以在其中找到跟这座城市的连接,而游客可以从中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变迁,感受高雄的历史和文化。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