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时报》在线5月20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影响力扩及大西洋 自2012年仲夏以来,一个幽灵出没于西半球。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常巡弋于大西洋海域。乍一看,北京似乎是在为取得环大西洋地区立足点打基础。特别是中国政府4月份与冰岛签署一份自由贸易协议,而解放军海军舰船不久前在地中海和东大西洋航行长达一个月。即便如此,中国在大西洋的战略规划仍远未成为现实。
这一场心理剧于2012年6月末上演。当时,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南美四国之行后,在亚述尔群岛(葡属北大西洋岛屿——编者注)的特尔塞拉岛短暂停留。温家宝突然造访此地引发猜测,外界认为中国看中岛上葡美共管的拉日什空军基地。不过,中国在拉日什基地的利益应放在北京与葡萄牙关系密切这一背景下。过去两年,中国一直在向里斯本提供金融援助。
中国在中大西洋活动的潜在能力,与其在北极周边海域争取主角的努力直接相关——北极周边海域是连接中国与北大西洋的最短航线。
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会有更多中国军舰穿行于大西洋,但除了与美国和欧洲海军在几内亚湾保护油轮免受海盗侵扰之外,认为北京会在西半球形成长期军事存在的看法未免过于草率。中国几乎无力承受如此过度战略延伸,不仅因为此举必然会遭到美国和北约的抵制,更因为中国尚未能巩固它从地区大国向大洲强国的转型。
中国在欧洲的长远竞争可能是在一个不同计划下展开的,如购买葡萄牙的主权债券,投资开发冰岛近海石油等方式。公共金融管理、获取能源和基础设施升级,这才是出没在欧洲-大西洋的3个幽灵。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