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马英九第二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就职满周年。台湾《联合报》20日发表评论文章回顾这一年来马当局的政绩状况。文章指出,去年诸多政策推行的情况显示,当局政策未关注全面,欠缺周详沟通和缜密思考,马英九应记取过去经验,政策勿求快,应求周延,降低政策阻力,才能收到政策实效,也才能让马当局尽速从执政泥沼与民调底谷里爬起。
评论摘编如下:
5月20日是马英九第二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就职满周年。回顾过去一年,包括年金改革、复征证所税、“核四公投”等马当局重大政策,皆遇到民意及党内巨大反弹,或有停滞,或面临修正。显见政策未关注全面,欠缺周详沟通、缜密思考。
马英九第二任进行一系列“公平正义”改革,立意良善,也是他人执政所不敢碰触,值得鼓励。然而在研拟政策同时,应该思考社会氛围、征询民意走向,以及整体经济成长。否则下场就是政策难以推行,造成民怨,也有伤当局公信力。
以证所税为例,早在制定之初就传出企业界、“立委”、股民对条文有疑义,尤其8500点门坎、10亿元(新台币)大户核实课税等,当时引发市场躁动、股市震荡,党内中央委员也面谏马英九,呼吁缓征。
但在当局高层意志下,以先实施、再检讨的“先有再好”思维,“财政部”坚持推动,虽然“行政院”稍作微调,但内容仍未被外界接受。终于在实施一年后,面临压力,“府院党”被迫接受修正,结果不仅收不到税,又让政策原到原点。政策打了折扣,自然收不到效果,离政策原意也更远了。
衡诸年金改革、电价调涨,甚至“核四公投”也遇到同样问题,党内仍有歧见,政策推出后,跳出来反对的常是国民党籍“立委”,甚至联署反对,形成内部阻力;在政策形成后,部会才去沟通、解释、微调,对政策本身都是伤害,“立委”也难以接受。
“一个好的政策,绝对比快的政策好”。面对接下来3年,马英九应记取过去经验,政策勿求快,应求周延,降低政策阻力,才能收到政策实效,也才能让马当局尽速从执政泥沼与民调底谷里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