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和中国地球日活动开展23周年纪念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以“深化生态认知、落实绿色对策、促进转型发展”为主题,在北京举行了地球日论坛公益活动。
此次论坛同时发布了由环保公益组织绿色智库进行的2013中国公众生态环境感受测量调查报告。该调查显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感受整体仍较负面。
地球日活动在我国的主题与形式日益呈现多样化态势,绿色群众性特征更加明显。为贯彻建设美丽中国、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此次主题论坛深入交流了资源环境信息,梳理生态经济数据,反思污染排放方式,设计绿色体制机制,并就推进工业、农业和城镇化绿色转变提出政策建议。
绿色智库研究员和地球日青年志愿者从毒霾、酸雨、江河径流、饮用水、抗菌素、添加剂等九个方面,观察生存发展状况。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李志宁研究员以灰霾为引子提出工业化进程中的模式问题,云南财经大学顾秀林教授则以生物安全为例,阐述了现代农业的国际化重大问题;绿色智库王佐研究员更从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视角审视了城镇化问题。
此次论坛充分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多样化特征。参与活动的绿色志愿者在年龄结构上涵盖了从上世纪一零年代至21世纪出生的数代老、中、青、少、幼绿色群体。百岁长者刘导生书面致辞,呼吁保护生态永续发展;青年学生则积极参与公益调研服务,践行绿色思想。在参与方式上,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交叉融合,呈现出多样性和各异功效。
原北京市委书记刘导生发来书面致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于光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国光、军事科学院原政治委员张序三、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林均敬、地质哲学全国委员会副理事长王恒礼、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也致信参与论坛讨论。
此次论坛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3会议厅举行。专家们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部队系统等单位。
论坛联办单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院重大思想理论问题项目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地球日研究中心(筹)、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质哲学全国委员会、北京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绿色智库、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以及2013年地球日活动筹备组。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编辑: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