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如何理解中国对非洲援助是互惠互利的

2013-04-08 17:16:30 来源:光明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中国对非援助是中非经贸合作关系,乃至整个双边关系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在中国对非政策乃至整个中非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将对非援助视为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支出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中国对非援助绝非权宜之计,援助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它能够在维系中非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特殊的杠杆作用和多种功效。中国对非援助可以用数量来计量,但非洲对中国的回报有些是不能以金钱等物质或数量标准来计量的。

一、中国对非援助仍然属于南南合作的范畴

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中国的身份特殊,身兼受援国和援助国双重角色。作为快速崛起的大国,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提高,特别是综合国力的增强;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身份定位已然发生变化,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将我国视为“过渡中的发达国家”。

身份的变化意味着我国要承担更多、更大的国际责任。但中国政府始终强调: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且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仍然是中国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对非援助并不宜与发达国家攀比,而应继续坚持奉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国际义务只能与我国的国际身份相适应。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启动后,基于对非工作的实际需要,中国对非援助的规模确实有了加大幅度的增长。官方数据显示,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对非援助规模增长了10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始终是在南南合作范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较之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中国对非援助的绝对值及其在非洲吸纳外援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均不高。总体而言,中国对非援助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身份,特别是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相适应,并未超出中国的承受力。

二、中国为何要加大对非洲国家援助的力度

中国加大对非援助力度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非洲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最集中的大陆,多数非洲国家经济确实困难,其经济发展缺乏内驱力,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与支持。另一方面,中国对非援助是中非经贸合作关系中的一个特殊的领域,乃至整个双边关系的重要环节;原因在于,对非援助属于发展合作范畴,他是目前中国与非洲国家政府间合作的主要形式,特别是站在非洲国家的立场,中国对非援助的多寡,在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对非洲的重视程度。

因此中国对非援助不能只算短期的经济账,而应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利益。目前,中国“走进非洲”正处于攻坚期,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叠加的背景下,适度增加对非援助可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不仅可以彰显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且有助于维护和拓展中国在非洲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权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