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合作 共赢共享
“中国人会打水井,让我们喝上卫生干净的水,孩子们不会因为喝水生病了。”被问到对中国印象时,尼日利亚奥贡州伊罗社区4个孩子的母亲费沃感激地说。几年前,伊罗社区500多名村民的所有用水还只靠村旁的小河沟。
每一口井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口井都是一条友谊的纽带。20多个非洲国家、4000多眼水井,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在这片“干旱的大陆”上一次又一次幻化“绿洲”。
中非友谊的硕果在非洲大陆遍地开花:中国援建的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喀麦隆拉格都水电站、安哥拉电网改造,成为改善当地民生的标杆;在数不清的非洲城市,四通八达的“中国路”成为疏通地理阻隔的“金银线”;刚刚启用一年的非盟会议中心屹立于“非洲屋脊”,成为中国一如既往支持非洲发展建设的新地标……
“我喜欢中国。中国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技术和培训,建起了很多美丽的建筑,修出了一条条道路,也带来了光明。”刚果共和国普通出租车司机罗德里克在得知习近平主席即将到访布拉柴维尔后由衷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非合作中,中国积极帮助非洲提高自身能力建设,为非洲腾飞“插上翅膀”。
坦桑尼亚姆巴拉利农场里,中国农业专家与当地工作人员在过人高的稻浪间一起查看水稻生长情况;静谧的湖面上,乌干达渔民赛比尼安斯和中国专家蹲在鱼苗繁殖网箱边一起挑选鱼苗;在尼罗河畔的华为培训中心,来自塞内加尔的穆萨细心聆听培训教师的精彩讲解,决心学成后为自己国家的电信事业贡献青春。
新时期里,“中国技术”从插秧授粉,走向IT、3G,走向资源采探,走向绿能开发;从技术转让走向人才培养。2000年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总共为非洲培训4万名各类人才。“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等中非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不断推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在非洲看来,中国不仅提供资金和商品,也是技术和创新的来源。
非洲的发展是中国的机遇,中国的发展也是非洲的机遇。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诞生。北京峰会八项举措、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新八项举措、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新举措,非洲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双方贸易额由2000年的106亿美元飙升至2012年的近2000亿美元。
近200亿美元、项目遍及50个非洲国家,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稳步攀升,逾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厂,当地员工比例在70%以上,中国企业“走进非洲”,造福当地。非洲成为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如今,中非贸易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免债、免关税、中非发展基金、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扎实落实;5个非洲国家的6个经贸合作区,打造非洲工业“孵化器”。
在南非德班,中非领导人将再商合作大计,为非洲大陆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