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高层交往为中俄发展注新动力

2013-03-21 16:12:08 来源:京华时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这次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将向外界传递两国相互支持、携手发展、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明确信号。

  3月22日至24日,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开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牵动世界。

  我们注意到,普京2000年5月、2012年5月,梅德韦杰夫2008年5月就任总统后,都将中国作为国事访问的第一个国家。胡锦涛2003年3月担任国家主席后将俄罗斯作为国事访问的第一个国家。

  中俄如此特殊的高层交往和政治安排,在两国的对外交往史上都很罕见。这种特殊性如何解读?

  这说明发展中俄关系在两国各自外交全局中都占有优先地位。无论是从地缘政治、战略安全,还是从维护核心利益、提升综合国力角度看,中俄对彼此的重要战略价值都不可替代。在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形势下,中俄战略相互借重、发展相互倚重的一面还在进一步上升。正因为这样,中俄两国领导人都突出强调把对方视为重要发展机遇和主要优先合作伙伴。

  要看到,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双方建立起高度的政治互信,各种合作机制完备,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俄关系仅靠“惯性”就能发展和前进。必须要有经营意识,要持续投入,始终保持中俄合作的活力和动力。中俄两国元首相互将对方国家作为首个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双方高层保持密切接触,这本身就是对中俄关系的战略性、政治性投入,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当今世界还很不太平,中俄两国的发展振兴都面临外部经济环境不给力、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等复杂因素。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这次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将向外界传递两国相互支持、携手发展、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明确信号。为此,双方需要继续加大在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发展等重大问题上的相互政治支持;需要加快对接各自优势、加强相互开放合作;还需要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全方位战略协作,把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实际合作成果,进一步转化为两国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正能量。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王菁)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