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东北非水太深,西方的想法太嫩
阿尔及利亚政府军17日强攻绑架人质的恐怖分子,至少导致30名人质死亡,其中包括日英法等国的人质。国际社会一片震惊,部分舆论谴责阿政府军的行动过于粗暴,导致人质死亡。
阿尔及利亚这起人质危机是马里大乱的延伸,北非乱局经过“基地”组织的串场,逐渐呈现出惊人的恐怖主义倾向。在“阿拉伯之春”过后,如今打压中东北非的恐怖主义要比过去更难,过去与西方合作、可以当作抓手的政治强人都没了,那一带不少地方差不多处于“政治真空期”。
中东北非的制造业普遍落后,迅速增长的年轻人群体没有足够工作机会,加上伊斯兰极端宗教政治与世俗政治轮番竞争影响力,社会中蕴藏了大量不安。
“阿拉伯之春”带来了民主,也掀掉了压制中东北非社会矛盾的盖子。从马里到阿尔及利亚的问题看上去爆发得很突兀,其实它是楼顶上终于掉下来的“第二只靴子”,这种乱象早就处于人们惴惴不安的预期中。
在阿尔及利亚绑架人质的主力被疑有本地人、利比亚人、突尼斯人及马里人,是群亡命徒,他们要求法军停止在马里的进攻,释放伊斯兰恐怖分子。阿尔及利亚要对付他们可想而知有多难,双方之间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政府军没有同恐怖分子谈判的习惯和传统。
中东北非的事情动不动与血腥沾边,妥协的余地很小,而且对立和仇恨经常分叉、重组,过去西方对那里的问题尚且小心翼翼,但这几年他们变得自信和轻率,以为民主可以解决一切,尤其可成为恐怖主义的克星。
现实是阿拉伯世界的水很深,而西方理想主义的新领导人们太嫩,中东北非的乱点越来越多,失控的危险越来越现实。
世界急需摆脱意识形态的简单化,实事求是搞清混乱地区问题的性质,以及社会的深层原因。现在不是冷战年代,阵营的界线十分清晰。现在不少西方的敌人都是民选的多数派,政治划界已不管用,西方在动荡地区的战略利益很多时候也变得模糊不清。
外部对动荡地区的总政策应是鼓励安定,帮助发展经济,推广教育。而不是鼓励革命,支持一派打另一派,制造无政府主义等。中东北非的民族和教派错综复杂,如果陷入革命和夺权的轮回,很难有任何政治成果长期延续,社会将被一轮又一轮的复仇吞没。
在全球化时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冲击阿拉伯世界,反过来中东北非的动荡也会威胁西方。很难说这两个箭头哪一个更有穿透力,它们的比赛才刚刚开始。
11年前纽约世贸大楼倒下了,在那之后中东北非的秩序被西方价值观“撞塌”。它们之间看似没有联系,其实未必。
现在该是反思并收拾残局的时候了。世界要认真帮助中东北非、特别是那里的落后地区繁荣,而不是琢磨在这个过程中榨取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全球化不可阻挡,动荡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就是外部世界的利益所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