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近邻胜远亲,家和万事兴” ——厦门同安法院“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2012-09-07 08:57:00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近邻胜远亲,家和万事兴” ——厦门同安法院“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农村家事援助中心”的法官在明溪水村指导人民调解工作

中国日报网9月6日讯——同安是厦门市面积最大的区,农业人口众多,各方利益和矛盾纠纷也不断涌现。如果不把矛盾在基层解决,则有可能造成各种更加严峻的结果,给社会安定、百姓幸福带来极大的危害。自厦门中院开展“加强人民调解指导、促进无讼社区建设”活动以来,同安法院以“家事纠纷援助中心”为载体,进一步拓展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覆盖面,努力营造“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法庭”的“无讼”环境。深得广大村民的拥护和好评。

9月5日,中国日报网记者来到同安明溪村,深入了解“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的运作和效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一年中心成功协调解决30多件家事纠纷,帮助村民营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社区风气,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记者带着三个问题翻阅了明溪村“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的资料档案,观摩了协调现场,和调解员和村民做了深入的交谈,深感“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是实实在在的在为村民服务,为社区和谐做贡献。

为什么成立“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

在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近,大部分是有亲属血缘关系或是邻里同村的"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在他们之间发生民事纠纷的多数时候,更重视能够得到永久性的解决而又能维持原有的邻里、亲情等社会关系,即使是涉及经济利益纠纷时,也只希望纠纷能迅速解决,村里人难免都会沾亲带故的,每遇到那家有什么纠纷的,大都会出面劝解。但这些自发性的行为没有一个制度性的保障,人员也没有经过培训,劝和的水平和化解纠纷的能力很难有个飞跃。而同安法院是建立一种具有根植群众、贴近基层、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着眼未来的现代农村新的解决纠纷机制。“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由各村调解主任、治保主任、妇女主任等3人以上村干部组成,除先人村干部外,还尽可能吸收有一定工作能力和政策法律知识、德高望重、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同志参加,如退休干部、教师等。中心设主任1名,一般由村调解主任担任。

“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怎么运作?

通过制度化建设,一有村民向援助中心求助的,援助中心都争取在第一时间介入,指派调解员迅速赶赴现场,向纠纷当事人既讲法律法规,又讲“乡规民约”、“公序良俗”,把“情、理、法”有机结合起来,力促双方在不伤感情、不伤和气、不破坏正常关系的情况下达成和解,使大量的家庭婚姻矛盾、财产纠纷、赡养纠纷在基层得到及时化解,深受村民群众的认同和欢迎。

“家事纠纷登记簿”及家事纠纷专用调解协议书,制定“受理登记、处理原则、协议签订、回访、工作记录存档”等五个规定的工作程序。当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后,援助中心配合做好调解工作,并依法出庭作证,帮助法官全面了解案件事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住明溪村马豆里86岁的胡老太有两个各自成家的儿子。胡老太2009年因不慎摔跤造成踝骨骨折后行动不便,身体虚弱,每月要吃几百元的药物。面对年事已高且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母亲,生活都不宽裕的两个儿子阿光、阿城两人以半年为周期轮流赡养母亲。

2010年9月,因孩子去城里读高中,家里负担增大,阿城到城里打工赚钱。阿城表示愿每月出200元给阿光,由阿光全年照顾母亲。听了弟弟的话,阿光以自己经济拮据、阿城给钱太少为由当即拒绝了弟弟。为此,兄弟二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第二天,阿城便去了城里。

隔日,感觉不公的阿光搀着老母亲来到援助中心,要求帮忙找回阿城,说服其继续履行赡养母亲的义务,否则他也不管母亲了,并说还要抬着母亲到法院起诉阿城,再不行就去上访。正在援助中心驻点的法官李金森接待了阿光娘俩儿,他耐心听完阿光的倾诉后,语重心长地对阿光说:“阿城做事的确草率,有不当之处,但是你作为大哥怎能因一时的争吵就要放弃赡养母亲的义务呢?你也是有儿有孙的人了,你的儿子这样对你,你会怎样?”听了李金森的话,阿光一时哑然。李金森乘机向他发动了思想攻势,向他认真分析矛盾爆发的原因,解释法律法规,指出其行为的不当,并与他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李金森耐心的劝导缓解了阿光的情绪,他答应会继续照顾好母亲。

安定了阿光,李金森立即请村委会协助联系上阿城,在电话里,他对阿城进行了严厉批评,告诉他赡养母亲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必须履行,并要求其第二天回村接受调解。

第二天上午,李金森买来一瓶白酒和一些下酒的卤料,带着阿城来到了阿光家里。在院中的石桌上,他为兄弟二人斟满酒,边喝酒边做起了两人的思想工作。兄弟两人当场表示和解——阿城每月给阿光寄400元,母亲在阿光家生活。看着两个儿子重归于好,泪雨滂沱的胡老太握着李金森的手,不住地感谢:“造福啊,造福啊!”

这些真实的案例体现了同安法院“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的办事效率和处理效果,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

经过六年多的发展,“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运作日趋成熟,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总结经验,同安法院结合“无讼社区”建设,在五显镇试点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努力倡导推广“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的做法。2012年,援助中心模式在同安全区各镇全面铺开,将法制宣传和司法服务深入到全区农村最基层,实现农村社会管理的飞跃与创新。如今,莲花镇瑶市村、新民镇乌涂村、洪塘镇新厝村、汀溪镇褒美村以及西柯镇的西柯村均成立“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每一中心均有一名法官进行挂钩,实现了“一街镇一中心”的工作格局。一些在法院难以审理的家事纠纷,通过法庭人员与家事援助中心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从法律规定和“乡规民约”、“公序良俗”双管齐下最终得到妥善处理。

记者从中心走出来的时候,看到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而调解员正在耐心的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希望同安法院的“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模式能够大范围的在我国农村加以复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营造安定和谐的“无诉讼”社区风气。(记者:陈姝)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