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的数据显示,孟加拉国纺织品出口业近年来突飞猛进,今年出口总额已高达180亿美元,2020年可能达到目前出口总量的3倍,其中绝大多数产品通过上述外包商、零售巨头,销往北美大型廉价商场、超市,昔日沃尔玛等超市随处可见的中国造纺织品,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大量被孟加拉货、越南货、墨西哥货所替代。
随之而来的则是“血汗工厂”的兴盛和劳动安全事故的频发。仅以火灾论,按照美国劳动权利机构ILRF的统计,自2005年以来仅在孟加拉,类似事故已造成逾700名纺织工人死亡,其中2006年2.23火灾51人死亡,2010年2月、12月两场火灾,分别有21人和25人丧生。“红色星期六”后仅两天,又一起制衣厂火灾在达卡发生,幸无人员伤亡。
事实上,造成一个又一个“红色星期六”的正是“黑色星期五”在“印钞机时代”对廉价产品的不断追求。尽管美国劳工组织活跃,在国际贸易上也动辄拿劳动条件和“血汗工厂”说事,尽管许多零售商近年来也着手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生产要求,但只要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矛盾要求不变,它们的需求,就是一个个“血汗工厂”产生、发展,并不断向劳动力成本更低、更贫困的国家、地区转移的根本动力——此次的重大责任方沃尔玛,多年来已经在亚、非、拉各洲牵扯到多少起“血汗工厂”风波中了?
中国曾经、事实上现在也仍然是“血汗工厂”的受害者,且成因更加复杂,不仅有进口商、外包商的压迫,更有本土市场的牵引,以及本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功利思想作祟。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提升,以及对安全生产监管的逐步到位,中国企业和投资者也开始把目光放到本国贫困腹地,以及南亚、非洲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他们中一些人同样把“血汗工厂”的一套带到这些地方、国家,并造成一幕幕悲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有关方面应加强对相关企业的规管,避免其向内地、境外转移“血汗工厂”,而经济学家们也应在高唱“产业链国际间大转移”赞歌之余,对由此带来的“血汗工厂大挪窝”产生应有的、足够的戒惧之心。
(来源: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周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