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团队的主要研究员鲍哲楠(音译)教授介绍,合成皮肤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即便是最有效的自我修复材料也存在重大缺陷。一些无法在室温下使用,一些只能完成一次修复。更糟糕的是,能够实现自我修复的材料都不是很好的导体。也就是说,这类合成皮肤无法进军电子产品领域。
而鲍教授研究团队通过把拥有自愈能力的塑料聚合物和具备导电性能的金属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鲍式人造皮肤”以碳纳米管替换了无机材料制成的电极,不仅保存了原有的导电功能,更具备两倍拉伸性和透明度。
研究人员实验发现,该人造皮肤在受损后的几秒内,其强度和导电性就恢复到原来的75%。30分钟过后,它几乎恢复如初。
据悉,该项研究是在鲍哲楠教授2010年9月和2011年2月两项人造皮肤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该人造皮肤的持续发展有望在假肢、机器人、手机和计算的触摸式显示屏、汽车安全和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来源:中国日报网 欧叶 编辑:陈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