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国宇航局局长敬畏的团队 "北斗"在他们手中诞生

2012-10-28 14:10:16 来源:光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北斗”在他们手中诞生——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

覆盖中国及亚太大部分地区的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他们手中诞生,烙着中国印痕的北斗导航之路从他们脚下延伸,他们为中国人布下了属于自己的“星座”,从此,中国将用自己的卫星搜索道路、俯视大地、调准时间。

他们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一个平均年龄30岁左右,多数员工都是2009年前后进入航天领域的“超年轻”团体。

有最多“秘籍”的团队

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从2004年立项到2007年发射第一颗试验星,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跟这颗试验星有关的文件多达1400余份,在这颗试验星的研制过程中,北斗导航卫星设计团队创造了航天领域研制管理上的多个“第一”——率先设计并开发了“IDS”(接口数据单)管理系统,开创了“集同设计”的先河,第一个提出了“风险分析”的概念……

这些研制管理上的经验,最后都被总结记录了下来,成为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的“秘籍”,凭借这些“秘籍”,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的人们,各个都练成了卫星研制的高手。

在这里,每一个刚入门的年轻人会收到一本“门规”——《航天器总体设计禁忌》,在这本“门规”里,凝聚着40多年的航天器研制经验,逐款逐条,详详细细的告知你,哪些是航天器总体设计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哪些是不能踩踏的“雷区”。

与其他飞行器相比,导航卫星的发射更为频繁,仅今年就有6颗导航卫星被送上天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的人们用“宝典”——《发射场工作手册》、《供配电分系统可靠性设计手册》来统一导航卫星进入发射场、飞行控制、在轨管理以及供配电等的关键环节。

除了“门规”和“宝典”,多年来,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已经形成了系统工程研制的技术流程与计划流程、所有的工作流程都有详细的表格管理,在设计和制造卫星的过程中,一招一式,都必须符合表格上的规定。

“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每个活动都有标准,有关键实验室试验验证,有模型,做出来的东西才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总体部现任部长林益明如是说。

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还积极开发卫星研制的“新武器”,他们完善了数字化设计与仿真验证平台,开发了导航模拟测试系统、地面运控遥测遥控处理系统……这些数字化的“新武器”解放了设计师,提升设计、仿真验证能力和异地协同设计能力。

在完成每次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发射、飞控等重要节点后,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的每个人都要将自己“修炼武功”的心得和注意事项记录下来,由团队编辑成册,再通过培训、交流的方式,向全体研制人员分享和传承,从而不断完善和优化工作体系,保证每一颗卫星的设计制造顺利开展。

视质量为命根子的团队

“零缺憾”是整个航天队伍执拗的追求目标,对于北斗导航卫星设计团队而言,导航卫星的质量更是他们的“眼珠子”。

“产品基础好是实现批产的前提”。作为批生产、高密度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来说,一个产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十几颗星的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产品的高质量不容小觑。

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第一颗试验卫星发射前,由于任务时间紧迫,整星必须提前运往发射基地,而当时这颗卫星还未完成200小时连续测试,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只能移至发射基地继续进行测试。刚到发射基地,一大部分队员都水土不服,拉肚子、发高烧,总设计师谢军甚至3次晕倒在现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