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在光大银行买理财品亏9% 预期与实际收益应区分

2012-10-26 09:39: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我和朋友在光大银行买的理财也赔了。”王女士拨打本报热线讲述了她的一次理财经历。她说,当时听理财经理讲收益很高,结果一年后到了期,100万只剩下差不多91万,亏了9%。

17日,烟台两市民在光大银行解放路支行,就一年前购买的理财产品零收益,向银行讨要说法。本报10月18日、19日、20日的连续报道,引起一些市民共鸣。他们的共同反应是,银行在销售和宣传理财产品时,说得最多的是收益和收益率,避谈风险,而且混淆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率。

“100万是我和几个朋友凑起来的,过了一年,不仅没多,连本都赔进去了。”王女士说起这事,不停叹气。因为认购起点较高,王女士和她的几个朋友一起凑了100万,购买了光大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据她介绍,当时光大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跟她讲,收益率比银行利率高得多,最高可以达到10%。“我们哪里知道收益和预期收益的区别?这不是误导是什么?”

近年来,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对投资者来说,资金投资的选择性更广了,这是好事。然而,随之增多的是客户因理财产品亏损与银行产生的纠纷。投资者质疑声最大的是,当初承诺的收益哪里去了?

王女士在经历了这次光大银行的“理财”之后,很“受伤”。她说,如果当初银行告知这款理财产品可能会存在9%-10%的亏损率,她和朋友是不会买的。“买的时候一个劲说好,说收益高,等到了期,赔了,就没人管了。”王女士说,在他们的资金出现大量亏损后,当初的承诺完全不管用了。

业内人士介绍,市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理财经理所讲的收益和收益率都只是不确定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收益率”。也就是说,收益可能达到也可能达不到。市民一定要明确二者区别,并认真阅读合同上的风险介绍,不要被所谓的“高收益”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