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前景依然广阔--默克尔第六次访华前瞻
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将于8月30日至3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在欧洲债务危机症结难解之际,中德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分析人士认为,中德关系正逐步进入成熟、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经贸往来、绿色科技合作和欧洲债务危机是双方讨论的重要议题。
经贸合作是此访“重头戏”
此次访华是默克尔年内第二次对中国正式访问,也是她自2006年就任总理以来第六次访华。分析人士认为,此访期间将举行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德之间这样高级别的合作形式,参加部门的规模堪比西方的内阁会议。此外,一系列的经贸活动也将在默克尔行程中占据重要位置。
今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持续蔓延,中国和欧洲的经贸往来不容乐观。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和欧盟的进出口总额约为480亿美元,同比下降8.9%,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293.7亿美元,下降16.6%。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中欧贸易负增长的局面,中德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都在增加,两国加强经贸合作意义重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建生认为,在欧盟国家中,德国是与中国高层互动最为密切的国家之一。德国是整体经济表现相对较好的国家,中德两国又都注重实体经济,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童天齐认为,中德贸易关系是中国和欧盟国家贸易关系中最稳固的。德国的支柱产业是汽车产业,而中国对德国汽车的需求又很大,汽车产业的合作可以实现中德经济共赢。
2011年,中国和德国双边贸易规模达到1690亿美元。按照去年6月首轮中德政府磋商达成的共识,中德经贸往来正朝着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800亿美元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绿色科技领域合作需加强“磨合”
中国和德国均以建立清洁、稳定、经济、安全的能源体系为重要战略目标,绿色能源技术和智能技术是目前中德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温家宝在今年4月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表示,“中德企业关系已经密切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地步。”
2011年6月,首轮中德政府磋商确定了建立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扩大在新能源、节能环保、能效领域的合作。被列入首轮中德政府磋商专项内容之一的“中德清洁水创新研究合作项目”已于今年1月正式启动,双方共同致力于在中国实现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科技创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认为,中德合作的新思路还在于加强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在这一领域的合作过程中两国既有合作的机遇,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摩擦,双方政府和企业在此过程中都需要化解矛盾、减少分歧。
两国企业在绿色科技领域相互依存、互补互利的同时,正在经历一个反复磨合的过程。今年7月,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欧盟光伏电池产业就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对华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申请。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对此表示,中欧光伏产业应通过磋商与合作来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健康稳定的产业发展环境。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一个稳定的自由贸易环境是中欧双方光伏产业能够得到共同发展的保证。
崔洪建认为,政府不必介入市场和企业的竞争,但是一定要在新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制定一些政策框架,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
欧债危机问题仍是焦点问题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迄今为止的各种补救措施并没有明显成效。欧债危机预计将成为中德两国本次会晤的重点问题,而中德两国对欧债危机的态度和举措,也会成为中外舆论竞相报道的焦点问题。
童天齐表示,“此次默克尔访华,与她今年年初的访华相比,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欧债危机一直处于发酵状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他指出,“现在欧元区的形势很困难,默克尔此次访华,一来是要加强中德关系,二来是要在欧债危机上与中国充分交换意见”。
应对欧债危机,德国方面在欧盟一直主张严明财政纪律。尽管德国方面的紧缩式药方遭到了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欧盟国家的反对,但是德国仍积极致力于有效解决欧债危机。作为欧元区内经济较为稳定的强国,德国在应对欧债危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这次默克尔访华,中方在欧债危机问题上有无新表态也引人关注。事实上,中国历来都是积极主动地对待欧债危机问题。崔洪建将中国在对待欧债问题的举措总结为:一是购买一些重债国的债券;二是加强同欧洲国家的合作,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支持欧洲解决债务危机,希望欧盟能够稳定发展。中国通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购买欧洲债券和增加进口、扩大企业投资等方式,支持欧洲国家克服危机、增加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这些措施也有利中国的发展。
(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世东)
相关报道
- 环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