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材料暴跌现前兆 "超级周期"或将结束

2012-07-17 07:24: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国际原材料暴跌现前兆

国际原材料暴跌现前兆

2008年,国际大宗商品呈现出一轮过山车行情,而如今,这种情形再现。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一些投资者对所谓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提出质疑。日本的《选择》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是资源行情“暴跌”的预兆。

暴跌的商品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自去年12月起开始反弹。人们一度以为,随着美国经济复苏以及受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乐观情绪的感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会走出一段牛市。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从今年4月至今,从石油到铜,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大幅下跌,资金正在流出该行业。投资者不再相信“超级周期”一说,根据该学说,受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上涨。

随着美国糟糕的就业数据出台,以及日益严峻的欧债危机,再加上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业内人士指出,大宗商品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令人着迷的资产类别”。据巴克莱估计,由于对上述情况的担忧,今年5月有82亿美元流出。这是历史上第二大月度资金流出规模。

瑞士银行上周下调了多种金属2012年的价格预期,预计大宗商品还会经过一轮下跌。该行对锌、钯和铑价预期的下调幅度最大,分别为12%、12%和19%。今年铜价预期下调3%,铝价预期下调6%。

有美国的经济学家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如前列举),认为油价将崩盘,到11月,油价将跌至每桶40美元。花旗银行的分析师虽也认同下跌的观点,但认为布伦特油价可能跌至70多美元一桶。在美国交易的石油价格可能跌至60美元一桶。

为什么变化

如前所述,经济低迷造成的供需变化直接导致了大宗商品的暴跌。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暴跌现象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对日后大宗商品的价格有着重要作用。

世界性的节能潮流是不能避过的因素。日本媒体分析,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世界经济在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全球钢铁产量在1997年为7.5亿吨,2011年这个数字是14.9亿吨,15年间翻了一番。同样,铜矿石产量在同一时期也从1000万吨增至1600万吨,增幅达60%。而现在,世界上兴起的节能潮影响了资源的需求。

天然气价格的暴跌可能波及石油和煤炭。有专家分析,由于页岩气的大幅增产,美国的天然气价格迅速降低。天然气开始蚕食煤炭在发电领域、石油在汽车燃料领域的份额。

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也正在地球上不断堆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抑制着新开发资源的需求。

而令人担忧的是,在经济低迷的同时生产商却没有减产,造成了大量的库存。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储油设施接近满溢水平。一家金属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其它地方,5月平轧钢板库存上升至2008年以来月度第二高的位置。

政府数据表明,截至6月下旬,中国铁矿石库存达到9676万吨。

可能的影响

上周五,纽约市场油价报收于每桶87.10美元,上涨1.18%,金价收于每盎司1592美元,涨1.71%。尽管目前看来,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反弹的倾向,但不改长期的颓势。

分析者认为,目前资源价格维持在高位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地缘政治上的风险,如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另一个是对中国因素的看重。因为只要经济减速,中国政府必然会出手相救,经济重新加速,需求自然上升。

不过,从目前看来,中国经济高需求期已经结束,一旦资源价格暴跌成为市场共识,人们便会一哄而散。

俄罗斯的战略分析者已经在考虑油价下跌后俄罗斯的出路问题,强调俄罗斯经济应该多元化。总统普京也承认,俄罗斯亟须打造不被油价左右的新经济。

能源安全问题专家也对油价下跌对产油国的社会影响作出了分析,认为,在空闲资金减少的情况下,民众往往会更密切地审视周围环境,而在他们对所见感到不满时,就开始寻找替罪羊。